正文

當選中共七屆中央候補委員(1)

陳伯達傳 作者:葉永烈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舉行。

今非昔比,17年前當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的時候,全黨不過4萬多名黨員。如今,已擁有120萬黨員了。

6月9日,大會進入高潮——選舉中共中央委員。陳伯達的名字,第一次列入中共中央委員會的候選人名單之中。

據(jù)陳伯達自云:“在提出候選名單后,我曾經(jīng)找任弼時同志,請求不要選我。”

當時的中共中央委員會相當精練,選出的正式委員44名、候補委員33名。陳伯達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候補委員的名單不是按姓氏筆畫,而是按選票多寡排列的,陳伯達名列第三,即廖承志、王稼祥、陳伯達、黃克誠、王首道、黎玉、鄧穎超、陳少敏、劉曉、譚政……

對于陳伯達來說,進入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之列,意味著他從此正式進入中共高層領(lǐng)導(dǎo)。

于光遠在1998年6月發(fā)表的回憶陳伯達的文章,論及陳伯達當選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是如何“出乎意料之外”:

在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出乎意料之外,陳伯達被選上了中央候補委員?!捌叽蟆边x舉的中央委員只有44名,大都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候補中央委員,只有33人。候補委員的政治分量也很不輕。在候補委員中陳伯達排在第三名。在他之前是廖承志和王稼祥,排在他之后是黃克誠、王首道、黎玉、鄧穎超、陳少敏、劉曉、譚政……王稼祥在“七大”之前是政治局委員,有很高的地位,現(xiàn)在降到候補中委的地位。在延安整風(fēng)運動中高級干部學(xué)習(xí)兩條路線的斗爭,因此都懂得要從黨的歷史上的路線斗爭來看干部。陳伯達一下子提得這么高,一定是站在了正確路線上。

總之,到那個時候,陳伯達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相當高大。除了在兩條路線斗爭中他一貫站在正確立場上,還有一條便是他理論上的突出貢獻。在77個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中,專門從事理論研究的除他之外似乎沒有第二個人。

中共“七大”通過的新黨章,在總綱中確認:“中國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p>

陳伯達讀著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的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忽然產(chǎn)生了“靈感”。那是毛澤東論述袁世凱的一段話:

但是如何統(tǒng)一呢?獨裁者的專制的統(tǒng)一,還是人民的民主的統(tǒng)一呢?

從袁世凱以來,北洋軍閥強調(diào)專制的統(tǒng)一。但是結(jié)果怎么樣呢?和這些軍閥的志愿相反,所得的不是統(tǒng)一而是分裂,最后是他們自己從臺上滾下去。國民黨反人民集團抄襲袁世凱的老路,追求專制的統(tǒng)一,打了整整十年的內(nèi)戰(zhàn),結(jié)果把一個日本侵略者打了進來,自己也縮上了峨眉山?,F(xiàn)在又在山上大叫其專制統(tǒng)一論。這是叫給誰聽呢?難道還有什么愛國的有良心的中國人愿意聽它么?……

寫過《論譚嗣同》的陳伯達,熟悉袁世凱其人其事。他想,能不能把毛澤東的這段話加以發(fā)揮,寫一本“論袁世凱”之類的書呢?

他試探地問毛澤東。毛澤東笑道:“可以嘛,蔣介石就是袁世凱!”

于是,陳伯達埋頭于收集有關(guān)袁世凱的資料,查閱了白蕉編著的《袁世凱與中華民國》、謝彬著《民國政黨史》《黃遠生遺著》、王蕓生編著《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李劍農(nóng)著《中國近百年政治史》等書,開始著手寫作。

據(jù)陳伯達回憶,這本名為《介紹竊國大盜袁世凱》的書是1945年9月在延安寫成的。當時,毛澤東率中共代表團正在重慶與蔣介石談判。

寫完了,他沒有拿出去發(fā)表,他要等毛澤東回來審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