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朝的教訓(4)

雍正反腐啟示錄 作者:烽火無煙


即使是后來力挽狂瀾的張居正,也并非潔身自好,他自身也存在著嚴重的經(jīng)濟腐敗問題。在張居正去世后不久,萬歷皇帝對這位曾經(jīng)的恩師進行了反攻清算,查抄了張居正的家產(chǎn),查出“黃金萬兩,白金十余萬兩”。

從嘉靖到隆慶,再從隆慶到萬歷,明朝的歷史雖然被張居正狠狠地拉了一把,但是,歷史的車輪依然朝著黑暗的深淵滑去——抗倭援朝、閹黨之禍、對戰(zhàn)滿蒙等,這一系列的事件下來,明朝的爛攤子也終于交到了崇禎皇帝的手上。

崇禎皇帝登基之后,立志中興大明王朝,他先是端掉了以“九千歲”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又效仿明太祖懲治貪腐,提出了“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的主張。然而,這一主張剛一提出,就被戶科給事中韓一良兜頭潑了一盆冷水。韓一良對明朝官場的潛規(guī)則直言不諱,他列舉了種種行賄納賄的現(xiàn)象,并告訴崇禎皇帝,但凡是給大明朝當官兒的,都得行賄,要給領導報賬,要給上司送禮,還要述職考核,花錢打點的地方實在太多,這些錢既不會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從地縫里鉆出來,這些錢從哪兒來?

只能貪污。

崇禎僅僅提了一個口號,就遭到一個小小的戶科給事中的“當頭棒喝”,反腐還如何進行得下去?于是,崇禎一顆勃勃的反腐雄心就此失落,反腐一事也不了了之。事實上,崇禎對于明朝腐敗根源的認識是嚴重不足的,他以為空喊兩句口號,推行一兩條政策,就能完全遏制住官員的貪腐之風,最終,殘酷的現(xiàn)實給崇禎上了最生動的一課。

貪腐給崇禎朝造成了極為嚴重的財政虧空,進而影響到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我們單從軍餉方面來窺探一下明末財政危機的嚴峻程度。

一直到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明朝軍隊被朝廷拖欠的餉銀高達數(shù)百萬兩,許多士兵經(jīng)年累月得不到軍餉,只能吃了上頓沒下頓,餓著肚子打仗,這樣一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士氣自然可想而知。而且,長期得不到應得的供給,必然造成士兵內心憤怒的積壓,這也是造成士兵嘩變的主要原因。

崇禎對此也是無可奈何,他曾對在遼東作戰(zhàn)的孫傳庭嘆息道:“措兵難,措餉更難?!币驗閲鴰炖锏你y兩已經(jīng)被他手下的大臣們拿光了,而地方上因為農(nóng)民起義根本無法收取賦稅。我們常常說,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現(xiàn)在皇帝拿不出錢,下面的士兵為什么還要再給你賣命呢。

可見,嚴峻的財政危機已經(jīng)完全綁架了大明王朝,朝廷根本拿不出錢,任何政令都無法得到落實,崇禎皇帝也只能是空喊口號、畫餅充饑。再后來,就是連年的天災人禍,公元1644年,隨著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王朝終于覆滅。然而,內憂和外患僅僅只是明朝滅亡的表象歸根結底,明朝是被骨子里的腐敗拖垮的,被腐敗造成的巨大財政虧空所拖垮的。從萬歷,從嘉靖,甚至從明英宗開始,貪腐問題就一步步穿透了大明帝國的肌理,并最終威脅到帝國的心臟,使得它逐漸走向了滅亡。

由此可見,貪腐問題是一劑慢性毒藥,它往往不會導致直接的死亡,但它如同蛀蟲,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徹底腐蝕掉一個王朝的根基,并最終摧毀整座帝國大廈。

看了這么多歷史的興衰成敗,如果我們站在雍正當時的立場上,或許就理解雍正反腐的刻不容緩了。雍正自小受到漢文化的熏陶教育,對于這樣的歷史典故和教訓早已熟稔于胸,因此,前朝的歷史教訓給予了雍正打擊貪腐的一大動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