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 關(guān)于上海戲館的種種(1)

梅蘭芳回憶錄 作者:梅蘭芳


“從前上海的戲館老板,對他們的業(yè)務(wù)上有一句成語,叫做‘金九銀十’。這句話說明了在上海表演的季節(jié),要算九、十兩個月最出生意。所以北京的角兒,出碼頭到上海搭班,總在冬季。有的演到十二月初回到北京,可以誤不了接洽明春在北京搭班的手續(xù)。有的演到封箱,趕回北京過年。也有的留在上海度歲,新正初一就在上海重行登臺。大多數(shù)總是回家過年的。因?yàn)樯虾蝠^的習(xí)慣,正月初一起,天天日夜兩工,要唱到元宵節(jié)邊,非常辛苦。北京的角兒,都視為畏途。除非與戲館方面有特別關(guān)系,情面難卻,否則是不肯這樣辦的。

“民國初年,娛樂場所的種類,還沒有后來那么復(fù)雜而廣泛。電影院內(nèi)基本顧客都是外國人,中國人看電影的風(fēng)氣,還沒有普遍展開。其他如大世界、新世界等大規(guī)模的游戲場,也全沒有建立。所以看京班大戲,就成為各階層觀眾惟一的娛樂。

“戲館老板邀到了北京角色,他們的宣傳方式,是登日報,貼海報。新角兒在報上登的名字、占的篇幅,大得可怕。滿街上每個角落里又都可以看到各戲院的海報,等于現(xiàn)在的廣告路牌。這種海報都是紅紙上面印著一個黑框子,里面用金字填寫角兒的名姓和戲碼。那時的習(xí)慣,不拿劇團(tuán)做單位,都拿角兒做單位。譬如我唱《玉堂春》,鳳二爺唱《取成都》,照例分貼兩張海報。遇到我們合唱的戲,如《汾河灣》、《探母》……也是各貼一張。就算當(dāng)時各種廣告費(fèi)用都便宜,像這樣的過分鋪張,總不能說這不是一種浪費(fèi)吧。

“日報和海報,都在我們的名姓上面,加上許多奇奇怪怪的頭銜。鳳二爺是‘禮聘初次到申天下第一汪派須生’、‘寰球第一須生’;我是‘敦聘初次到申獨(dú)一無二天下第一青衣’、‘寰球獨(dú)一青衣’,像這種夸張得太無邊際的廣告,在我們北京戲報上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初到上海,看了非常眼生,并且覺得萬分惶恐。

“還有每天的戲單,也是一種宣傳品。由案目分送到許多熟主顧那里去。他們在上午就專門發(fā)戲單,到了傍晚館子開鑼以后,又站在戲館門口,兜攬生意,招待熟識的主顧。他們的打扮,大都是嗶嘰花呢的袍子,上面加一件黑緞子的對襟坎肩,有四個口袋,有的表袋上掛一根金質(zhì)的表鏈,外帶兩個小金鎊,一頭穿在扣子下面。頭上大都是呢帽或者緞子瓜皮小帽。口內(nèi)含著煙卷。遇到戲館生意好,他們是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對于一些生主顧上門,就有點(diǎn)愛理不理的樣子;碰著生意清淡,他們立刻又換了一副臉子,對待顧客也就顯得溫和客氣,非常遷就。只要走到戲館門口,看看他們的表情,就可以猜著里面座兒的好壞了。

“那時上海各戲館的票價,一般地都不算高。我住的平安里附近,就有一家髦兒戲館,大概是叫群仙茶園。有一次我跟朋友經(jīng)過這戲館的門口,我們進(jìn)去開了開眼。一個案目過來招呼我們,我的朋友也就替我買了一張票。我們只站著看了一會兒就走的。票價是小洋一角。那位朋友還說另外有一家名叫丹桂茶園的,票價也是一樣。這恐怕在各戲館里是最低的價目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