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有趣,不管這個廣闊的世界究竟有多少種不可調(diào)和的文化差異,人們對死亡及死后的想象卻大同小異。就好像不管戀人受到哪種文化的熏陶,他的生活中總免不了會有占卜問卦、求神還愿的事兒。確實也只能是想象,有誰真的理解“死后”呢?不僅如此,人們還會想象那些死后的人會保護我們,祝福我們,繼續(xù)用“別的方式”愛我們。美好源于此,好像愛可以永恒,愛永遠在身邊。單是這種溫暖的想象就可以在關(guān)鍵的時刻安撫我們的心靈不是嗎?
盡管電影的主題是“家人”和“愛”,但想想亂世浮生,不禁傷痛。電影上映那會兒,云南、日本、緬甸地震,敘利亞、東歐戰(zhàn)爭,天災不夠、人禍來湊,所有的痛苦都以某種確切的方式讓我們感到失望、絕望。生命確實太渺小了,只有一點點,一點點。為什么還不知道趁機好好的活下去呢?勇敢活下去,人生本來就不長,連這短短的時間都要浪費嗎?如劇中的鬼小孩子所說:活著或許痛苦,可死去就好嗎?
我想起曾在香港地鐵站無意間看到的一個小廣告牌,上面寫:“人生總有起有落,起落時不忘喜樂事?!倍赃吘褪且晃蛔喴蔚臍堈先耸吭诔?,希望從路人這獲得一些生活費。但不同于那些竭盡全力表現(xiàn)自己困苦哀傷的乞討者,我看到她對每個路過的人都笑,而且那個笑容不虛偽做作,好像自己才是給予世人正能量的那位。活著,或者死去,都如此需要一些積極的情感。
所以,就算這個世界吵鬧了你,就算你有了煩躁和不安,但是請努力吧,努力在心底騰出點空間,讓心情平靜,讓心靈安靜,想想曾經(jīng)、現(xiàn)在或?qū)碓谀硞€路口等待著你的愛人,想想身邊關(guān)心呵護你的親人,好好活著。
《三傻大鬧寶萊塢》:尋找蘭徹。
導演:拉庫馬·希拉尼
主演:阿米爾·汗/德瓦漢/沙爾曼·喬什/卡琳娜·卡普
上映日期:2009年12月25日(印度) / 2011年12月08日(中國大陸)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曾創(chuàng)造了印度本土電影的票房奇跡。這樣一部幾乎沒有大明星,沒有大導演,沒有大場面的印度電影,究竟有什么魅力讓其廣受好評呢?我確實很早就注意到《三傻大鬧寶萊塢》,畢竟這是一部榮獲孟買電影博覽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角、最佳劇本以及國際印度電影協(xié)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16項大獎的好制作。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譯名讓我誤以為是三個印度佬在寶萊塢沒頭沒腦玩耍的小游戲,況且電影有三個小時之久,拍不好豈不是折煞觀眾的壽命?然而看過電影才知道,如果譯為《尋找蘭徹》,那么這部電影簡直有理由入選經(jīng)典行列。
電影以兩個好友在尋找蘭徹的過程中展開回憶:在一所印度傳統(tǒng)的名校里,成績代表所有,工作、人生都被你爭我奪的競賽體制操控。但男主角蘭徹卻用他的智慧、善良、幽默和開朗進行著反抗,并深深影響他兩位朋友的一生。這樣的人總能夠成就一番卓越,最后,他憑借對機械的喜愛和熱情成為印度的科學家,開辦小學校,繼續(xù)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們。電影以變幻的情節(jié),動人的細節(jié)和幽默的小橋段詮釋了友情的珍貴,笑料十足,非常容易引起人的情感共鳴。整整三個小時都透露著辛酸的喜劇感,一部滿是自殺、貧窮、疾病和壓力的片子,卻拍得毫無沉重和壓抑,電影結(jié)束時反而帶給人希望和動力。
我們受到的教育是:“一出生就被告知,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但蘭徹卻說:“你們都陷入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么用呢?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但這里是大學,不是高壓鍋。”瞧,多么詼諧。有時候,電影講的那些大道理會讓我們感到厭倦,可依舊無法對“教育體制、貧富差距、事業(yè)夢想”這類詞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內(nèi)容是嚴肅的,導演卻刻意用調(diào)侃的姿態(tài)將這些呈現(xiàn)出來。自嘲讓大而空的電影主旨能夠脫離現(xiàn)實的調(diào)子,反而更易被接受。倘若真的嚴肅起來,這樣的理想主義怕是無法自圓其說了。樂觀是種心態(tài),而不是假裝。正如蘭徹經(jīng)常在嘴邊念叨的“一切都好,一切都好”。即便無法立刻解決問題,也能安撫一顆焦慮恐懼的心。
《三傻大鬧寶萊塢》讓我想起之前在國際上獲了大獎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雖然都是很棒的片子,但《貧民窟》畢竟是一個西方導演從西方人的視角來審視東方的貧窮落后、骯臟疾病,即便盡量客觀,但稍微處理不好就會得到印度人民的反感。而《三傻》卻在融入好萊塢式喜劇的同時,原汁原味在印度當?shù)厝【埃覀兛吹降牟辉偈桥K亂差,而是整潔干凈的醫(yī)院、機場和街道,古典優(yōu)雅的校園。就連表現(xiàn)那家像貧民窟一樣的環(huán)境時,導演故意將這一段弄成黑白老電影的粗糙顆粒質(zhì)感,使用了“就像五十年代黑白電影的翻版”這樣的說法,讓人覺得那只是以往的印度而已。而在尋找蘭徹的過程中,印度的自然風光更是呈現(xiàn)眼前: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湖泊,巍峨的高山,還有印度的山間小鎮(zhèn),都宛若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風情。
電影不是頌歌,發(fā)生在印度的那些傳奇和噩夢,其實正發(fā)生在你我身邊。像五月天阿信為電影寫的那首歌:“這故事熟悉嗎、走過嗎、無奈嗎、心痛嗎?傻不傻瓜,代價一樣無價。到最后一轉(zhuǎn)眼,就老花,一轉(zhuǎn)眼,就白發(fā)。一轉(zhuǎn)歲月,眼淚也都爆炸。只剩三個悲傷傻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