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質性的角度,我們也能更容易理解社交網(wǎng)絡中用戶的行為了。比如說,為什么大多數(shù)用戶需要不止一個社交網(wǎng)絡,如我們常常使用的微博、微信、陌陌。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社交圈子可以彼此分離:他們想與朋友交流投資心得,想與老同學嬉笑怒罵,但又不想讓自己的老板看到。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學生更傾向于只選擇一個社交網(wǎng)絡,因為他們的社交圈子通常只有兩個維度:家庭和學校。當父母和教師開始出現(xiàn)在其中一個地方時,他們會把朋友轉移到新的陣地。
從這個角度看,微信不可能壟斷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社交入口,畢竟人的社交需求是多樣的,只是能撼動微信地位的社交工具還沒有出現(xiàn)。未來的社交工具傾向于向垂直和細分領域發(fā)展,以滿足人們的特殊需求。金融投資社交需求應該算一個。
在資本市場,同質性以圈子的形式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文化生態(tài):校友圈、老鄉(xiāng)圈、明星分析師圈、董秘圈……在一個又一個圈子背后,資金在流動,資訊在傳遞。
在公募基金輝煌時代,最知名的校友投資圈莫過于中國人民大學的李旭利、裘國根和莫泰山組成的俗稱“人大鐵三角”的圈子。隨著李旭利被捕,裘國根和莫泰山分道揚鑣,“人大鐵三角”不復存在,但人大校友圈依然強悍,“北燕山、南浦江”的人大論壇吸引了眾多公私募界校友參與。與其他圈子相比,校友圈更可靠、更緊密、更講情誼。
國外的共同基金同樣存在著這種現(xiàn)象。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科恩分析了基金經(jīng)理、分析師與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背景,發(fā)現(xiàn)校友圈能為他們提供很有用的信息,基金經(jīng)理在與校友高管所在的公司有關的方面往往能夠獲得較高的受益,分析師也能從校友高管那兒獲得更多的信息。
因人際關系而結合的圈子,是獲取社交利益的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