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咖啡店重要社會功能的一句完美標語正在默默等候獨具慧眼的人去發(fā)現。當星巴克的營銷高手哈里·羅伯茨正為體現星巴克的公眾吸引力苦思冥想,遣詞造句而不可得時,他把這一煩心事告知了妻子。于是他的妻子很快就去書店尋找思路線索,結果與答案不期而遇:美國都市社會學教授雷·奧登伯格所著的《絕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在書中,他提到,美國需要的是中立、安全的公共聚集場所,而這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他將這一聚集地稱作是“第三空間”,而家庭和工作場所分別是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他的文字極具先見之明,他甚至認為這些第三空間應該以飲品為中心,諸如茶館和酒館之類。估計按照舒爾茨的話來說,這事情好到讓人不敢相信。于是,星巴克就有了博愛的戰(zhàn)斗口號:這不是一家簡單的咖啡企業(yè),而是通過咖啡這種社會黏結劑,為人們提供聚會場所的第三空間。誰還會對此表示異議呢?
雷·奧登伯格就此持保留意見,此時他已退休。對于星巴克重提他的第三空間的概念,以此吸引人們的關注,他表示感謝,但他還是對企業(yè)啟用自己的概念表示不滿。他這樣對我說:“他們事先并沒有征求我的意見,我覺得這有些不妥?!眾W登伯格所提的第三空間的理念實際上是指擁有父母相伴的更為安靜的場所,并不像星巴克那般熙來攘往、流動性強。但是星巴克相對于市郊生活的離群索居所體現出的進步性,他還是非常賞識。當我問及是什么使他萌生了第三空間這一想法時,他這樣答道:“我在一個小區(qū)購置了一棟宅子,天啊,實在是讓人受不了。那里的人們彼此都不相往來!我是說,就仿佛在市郊構建社區(qū)是非法活動一般?!敝钡阶罱?,當代理星巴克廣告事務的一家公司咨詢奧登伯格,是否愿意讓公司使用這一概念時,他還是表示了拒絕。
盡管奧登伯格表示反對,星巴克還是將第三空間的理念傳播到了整個美國,從此整個企業(yè)和國家都呈現一幅不一樣的圖景?;羧A德·比哈爾這樣講道:“當提出第三空間的概念時,節(jié)奏就與以前完全不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