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之世界歷史,何種中國時刻(6)

中國,何以文明 作者:許紀霖


中國作為世界民族的天下使命

當整個世界都在期待“中國時刻”到來的時候,中國準備好了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討論所謂的中國時刻究竟意味著什么。關于中國時刻的出現(xiàn),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是中國的綜合國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老大的那一刻,還有一種是中國文明的崛起,重新定義世界歷史的時刻。

如前所述,迄今為止的世界歷史,是以西方為中心的歷史敘事。中國早在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就被迫全球化,成為世界歷史的一部分。但在21世紀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始終處于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之邊緣,甚至一度在世界歷史之外。自從鄧小平時代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重新進入世界歷史,經濟高速發(fā)展,經過30多年終于從邊緣走向中心,在綜合國力上趕超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預計會在不遠的將來壓倒美國,成為頭號經濟強國。然而,即使這一刻到來,也并不意味著中國時刻的出現(xiàn)。因為世界秩序并沒有隨中國的崛起而改變,而反過來倒是中國被世界秩序所改變。中國為了加入世界,自己也成了歐洲的一部分,到了今天,中國甚至比歐洲更歐洲,中國人甚至比今天的歐洲人更像19世紀的歐洲人:野心勃勃,勤勞節(jié)制,充滿著貪婪和欲望,相信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而與重義輕利、懶散中庸的傳統(tǒng)中國人大異其趣。簡單地說,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崛起只是富強的崛起,還不是文明的崛起。就像當年的日本一樣,中國成為模仿西方文明的模范生,而且還是一個偏科的模范生。

嚴復、梁啟超都發(fā)現(xiàn)了歐洲崛起的兩個秘密,一個是富強,另一個是文明。所謂富強,指的是近代的科學革命和工業(yè)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馬克斯·韋伯所說的世俗化與工具理性化,以及由此發(fā)展出來的一整套理性化秩序與制度設置,還有永不滿足、無限追求的浮士德精神。而所謂文明,乃是指一套啟蒙價值觀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制度化建制,即嚴復所說的“自由為體、民主為用”。富強是中性的、去價值的,從世界實踐來看,可以與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嫁接,產生不同的現(xiàn)代性制度類型。而文明則有著確定的價值內涵:自由、平等、民主,以及相應的制度建構,包括現(xiàn)代的法治、責任制政府等。

在富強方面,中國不僅學得惟妙惟肖,而且在有些地方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歐洲還歐洲。比如社會達爾文主義所崇尚的競爭法則,如今在中國已經到了上面“贏者通吃”、下面“末位淘汰”的登峰造極的地步;為了當下的成就和享受,不惜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老祖宗留下的地下資源進行掠奪性開采,預支子孫后代幾代人的紅利。然而,在富強崛起的同時,中國卻面臨著文明價值失落和制度改革空缺的巨大危機。傳統(tǒng)的中國文明已經解體,與此同時,現(xiàn)代的法治、政府的合法性權威和廣泛的民主參與——這些政治秩序的基本建設,依然有待于清掃地基。

今天的中國,是否會重蹈13、14世紀蒙元帝國的覆轍?古代的世界由軍事力決勝負,今天的世界則是經濟力定乾坤。今天中國的崛起,所憑借的也是橫掃世界的中國產品和中國投資。各大洲都可以看到中國商人的活躍身影,還有涌入眾多國家的中國熱錢。然而,中國商人給世界帶來的只是金錢和商品,卻不像當年的西方列強那樣,還有更厲害的軟實力——文明的價值觀和先進的制度。實力所能征服的只是國家,唯有文明方能俘獲人心。一種缺乏文明導向的實力崛起,給世界帶來的只是恐懼、不安和誤解,而不是世界的新希望。中國不是一般的民族,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民族,是有著天下主義胸懷、對世界精神有擔當?shù)拿褡?。軸心文明的核心國家,都有這樣義不容辭的世界歷史使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