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3)

麥考萊英國史 作者:(英)托馬斯·麥考萊


在18世紀發(fā)生的同樣故事也將會為人所不屑。那個時候,人們盛行談?wù)撝惺兰o的朝圣之旅、宗教圣地、十字軍和修道院。在一個人們很少處于自發(fā)興致或追求利益而外出旅行的時代,北方的蠻族到訪意大利以及東方民族成為朝圣者,總比自從出生以來就生活在骯臟的小屋和混雜的灌木叢中(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見識)要好得多。在一個人們的生活和婦女的尊嚴每日都有遭受暴君和盜匪侵害風險的時代,劃出一塊作為人們表達非理性敬畏的宗教領(lǐng)地,總比連一處躲避殘暴和放縱的庇護之所都沒有要強得多。在一個政治家們無力組建龐大政治聯(lián)合體的時代,由基督教國家發(fā)起,使其他各國為保衛(wèi)圣墓教堂而聯(lián)合起來,總比一個個基督教國家先后被伊斯蘭勢力擊敗要好。無論后人如何批評基督教修會的懶惰和奢侈,可以肯定的是,在一個無知和暴力的時代,有一些安靜的修道院和花園總是好的。在這里,有人可以專注地謄寫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有人可以冥思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在這里,有藝術(shù)天分的人可以闡釋殉教的歷史或雕刻耶穌的受難像,對自然科學有興致的人可以對植物或礦物的性質(zhì)進行實驗。倘若沒有這樣的退隱之所分布于各地,安置于處境悲慘的農(nóng)民的小木屋間,散落于兇殘貴族的城堡間,歐洲社會將只有役畜和猛獸。神學家多次將基督教堂比作我們所讀過的創(chuàng)世紀中的諾亞方舟,但更為貼切的類比是:在那個遭遇洪水的險惡時刻,所有古代力量和智慧的杰作都被洪水埋葬,在經(jīng)歷了黑暗和暴風之后,從母體中唯獨滋長出一片脆弱的萌芽,這正是另一種更為光輝的文明的起源。

即便是中世紀黑暗時代教皇所浮夸的精神至上原則也是利大于弊。它的作用在于將西歐各國聯(lián)合起來組成一個強大的集團。從黑海南部的特拉布宗到法國的馬賽,所有的希臘城邦中都有威嚴的戰(zhàn)車古道和古希臘達爾菲神廟;從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亞到大不列顛的赫布里底群島,羅馬天主教教堂及其主教遍布拉丁語交流區(qū)的基督教國家。擴展開來的慈善觀念日益增進。被海洋和高山隔離開來的不同民族都認同兄弟般的紐帶關(guān)系和國際法中的普遍法則。即便在戰(zhàn)爭中,當征服者意識到自己以及自己的敵人共同屬于一個龐大聯(lián)盟的成員時,也經(jīng)常會因此減少殺戮行為。

此時,我們的薩克森先人已經(jīng)獲得這一聯(lián)盟的認可。大不列顛與歐洲部分地區(qū)之間已經(jīng)開始互通有無,在歐洲,古代國家和政府管理的遺跡仍然依稀可見。許多曾經(jīng)遭到毀壞或破損的高大紀念碑依然保留著它們最初的真容;許多游者讀不懂歷史學家李維和撒路斯提烏斯的著作,或許可以從羅馬水道和羅馬廟宇中大致了解羅馬的歷史。阿格里帕神殿穹頂上的銅仍然熠熠生輝,阿德里安陵墓的圓柱和雕塑依然聳立,弗拉維安圓形劇場也尚未夷為廢墟,這些都會告訴那些前來朝圣的孤陋寡聞的英國人一段已經(jīng)逝去的偉大文明曾經(jīng)存在的歷史。這些在朝圣者半開化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敬畏,他們回國后向居住在茅屋中的那些好奇的倫敦人和約克人講述,在圣彼得大教堂不遠處曾經(jīng)有一個強大的民族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亡,但他們修成的建筑會與世長存。在基督教的影響下,不列顛人學到了很多。英格蘭地區(qū)的墨西亞居民和諾森伯蘭人開始有一些潛心研究奧古斯都時代的詩學和修辭學。英格蘭學者比德和阿爾昆在整個歐洲享有盛名。這就是9世紀當北方蠻族開始最后一波大遷徙時我們國家的一些狀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