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牛仔褲的“春天”(6)

他們創(chuàng)造了美國 作者:(美)哈羅德·埃文斯


批發(fā)一打褲子可以換回價值30美元的砂金。而李維公司的牛仔褲僅售10美元一打。要是換一個卑鄙的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竊取雅各布的創(chuàng)意——專利訴訟總是因這樣的卑劣行為所引起——然而,李維接受了雅各布的提議。他支付了專利申請費,專利權一半算戴維斯的,一半算李維·斯特勞斯公司的。申請中說:“使縫合更加牢固的改進措施……防止接縫開線或在常有的緊拉及壓力下被撕破?!睂@志芙^這一申請,他們認為這和其他使用鉚釘縫合服裝的專利太相似了——在南北戰(zhàn)爭中,鉚釘已經被使用到士兵的靴子上。李維花了10個月的時間在措辭上據(jù)理力爭,三易其稿,終于在1873年5月20日,雅各布和李維迎來了他們專利號:139121。

專利申請期間,雅各布也曾回到里諾嘗試自己銷售褲子,但僅得到少量訂單。他意識到自己需要更高的銷售技巧、讀寫能力及李維的資金。他倆年歲相仿——李維44歲、雅各42歲,因此相處融洽。1873年4月26日,在專利申請最終批準前一個月,雅各布把他的一半專利權賣給了李維·斯特勞斯公司,關閉了自己在鐵路邊上的商店,帶著妻子安妮和6個孩子遷移到了舊金山繁華市區(qū)的一處寬大舒適的新房子里。在那里, 雅各布擔任裁縫主任和生產領班,開始了全新的工薪生活。雖然災難性的經濟大蕭條從1873 年開始, 但第一批藍色牛仔褲從該年的6 月份首次推出就開始一路旺銷。到年底,公司獲得利潤43 510 美元。雅各布采用特殊的橘黃色縫線與鉚釘顏色相搭配的方式來生產牛仔褲, 從大街小巷到淘金的山區(qū),至少有20 000 人瀟灑地穿著這樣的牛仔褲。戴維斯工作很賣力, 他要負責監(jiān)督藍色斜紋棉布的裁剪, 并把縫料遞送給分散在各地的女裁縫。李維認為分散的工作方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于是, 他冒著可能損失大筆投資的風險在弗里蒙特大街興建了一家工廠, 把60 個裁縫女工集中在一起, 每人獨立把15 片縫料縫制成一條完整的褲子。最快的女工可以在1 天之內生產出5 條牛仔褲, 賺得3 美元。這個數(shù)額也就相當于一個砌磚工人或工程師所掙得的收入。產量出現(xiàn)不斷增長的趨勢, 然而還是比不過東部盛行的美國制造體系, 這種體系把生產流程分成很細的工段,使作業(yè)專門化。李維本來可以通過雇用廉價的中國勞工來降低成本—— 像查爾斯· 克羅克(Charles Crocker) 修建中太平洋鐵路那樣。李維是否也有仇視外國人的心態(tài)或者認為自己的做法對營銷有利, 我們難以弄清楚。但是他設計了一個帶有種族歧視觀點的廣告:“ 我們的鉚釘牛仔褲…… 是由我們自己的工廠生產的, 在我們直接的技術指導下, 由白人勞工制作出來。” 李維的推廣活動持續(xù)到20 世紀。( 他曾經雇用過一個華人勞工, 讓他從事用長刀去裁剪粗紋棉布和粗帆布的極辛苦工作。這不僅要有刺穿層層布料的足夠大的力氣, 還要承受整天只做這一件事情的耐性, 被雇用來的每一個白種人都因吃不消而辭職走了。)

為什么我們把工裝褲叫做牛仔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