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妨對未來的商業(yè)銀行客戶畫張肖像——
群體更龐大,年齡跨度更大;
文化水平更高,更樂于嘗試新的產品和服務;
更挑剔,更注重體驗和細節(jié),因而忠誠度更低,流動性更強;
更成熟,專業(yè)性更強,同時也更愿意接受財務建議。
…………
鑒于客戶對象和客戶行為的改變,商業(yè)銀行未來將面臨著兩大類不同的服務需求:一種是個體差異性非常大的、但為其創(chuàng)造了主要利潤的高端客戶的服務需求,比如高凈值人群的資產托管理財服務;另一種是普遍性的、同質化的、平均利潤貢獻率較低的普通客戶的服務需求,如一般的匯款、信用卡消費等。
那么,銀行家如何在這兩種迥然不同的需求之間分配服務資源呢?
2011年10月,蘋果公司在旗下第五代智能手機產品iPhone 4S上推出了一項新的語音控制功能Siri。有了Siri的幫助,iPhone 4S瞬間變身成為一臺智能化機器人;利用Siri,客戶可以通過手機讀短信、介紹餐廳、詢問天氣、語音設置鬧鐘等。Siri可以支持自然語言輸入,并且可以調用系統(tǒng)自帶的天氣預報、日程安排、搜索資料等應用,還能夠不斷學習新的聲音和語調,提供對話式的應答,發(fā)起交互。借助iPhone在全球勢不可當的銷售大潮,這項來源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規(guī)劃局的技術,正在逐漸成為全民依賴的智能助理。
科技博客作者羅伯特·思科博爾提出“移動3.0”時代已到來。他認為對于移動通信而言,第一時代是標準的老手機,我們用它通話。第二個移動時代是 iPhone為代表的智能觸屏手機帶來的,它讓我們通過在屏幕上的翻動完成各種需要?,F在,以Siri智能助手技術為標志的第三個時代正在到來,它把我們點擊屏幕的工夫都省去了,一些專家認為這個特點可能改寫當前智能手機競爭領域“應用為王”的態(tài)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