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孫中山先生在群眾中的巨大影響及其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還有些制片公司拍攝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影片。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20世紀 20年代后期,反映孫中山及北伐戰(zhàn)爭的新聞影片有十幾部之多。這一方面說明新聞紀錄片反映現(xiàn)實情況,適應群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國民黨蔣介石仍要利用孫中山這面旗幟進行宣傳。但此時國民黨還沒有官方的攝制影片的專門機構。方治在《中央電影事業(yè)概況》一文中稱:“遷都南京后,本黨對電影益為重視……惟于總理奉安之際,宣傳部聯(lián)絡上海之大中華百合公司、長城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及美國狐貍影片公司聯(lián)合攝制總理奉安影片一大套。……” 此后并有一些反映北伐戰(zhàn)爭的影片?,F(xiàn)在從影片目錄③中可看到的有民新影片公司的《孫中山先生陵墓奠基記》,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的《北伐完成記》、《總理奉安》(攝影師周詩穆),民生影片公司的《北伐大戰(zhàn)史》,新奇公司的《革命軍北伐記》,三民公司的《革命軍戰(zhàn)史》,上海影戲公司的《上海光復記》、《總理奉安紀念》等等。從這里可以看出國民黨重視作為宣傳工具的新聞紀錄電影了。在北伐軍向北京推進時,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拍攝的《北伐完成記》是由導演王元龍、王次龍率領攝影3人(其中之一為周詩穆)前往唐山、灤州一帶實地拍攝。這部影片主要反映
第四集團軍戰(zhàn)地生活,作戰(zhàn)勇敢,兩軍交戰(zhàn)之狀況,重炮、飛機之使用及其效率,以及戰(zhàn)地人民受直魯軍剝削之苦,歡迎國民革命軍等情況。王氏兄弟及周詩穆等都是拍故事片的導演及攝影,從他們的記述中看出他們拍片的情況。影片是應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白崇禧之邀拍攝,白氏親自參加,“并撥兵一部扮成直魯軍,以便攝取兩軍之交鋒,如占領古冶、炮攻灤州等等?!彼麄冏栽傊^“不啻為國民軍北伐之縮影”。這部影片明顯的屬于補拍、搬演的性質(zhì)。
作為中國第一次國內(nèi)大革命的前奏,1925年在上海發(fā)生了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反映上海五卅運動的新聞影片,當時有長城畫片公司拍攝的新聞片《上海五卅市民大會》與友聯(lián)影片公司拍攝的紀錄片《五卅滬潮》。《五卅滬潮》由陳鏗然監(jiān)制,劉亮禪、郭超文攝影,徐碧波編寫字幕說明。
1925年 5月 25日,由于上海日商紗廠資本家開槍打死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紗廠工人顧正紅,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上海各大學的學生在第二天就到街頭講演、募捐,把事情真相告訴群眾。公共租界外國巡捕房又逮捕一些講演募捐的學生,并要在 5月 30日以擾亂治安罪公開審問他們。于是,5月30日上海各學校 2000余學生在租界各繁華馬路上講演、示威、發(fā)傳單,當即在南京路上遭到英帝國主義者的無理阻擋,英國巡捕向中國工人、學生開槍,當場殺害 4人,又在醫(yī)院死去 7人,無數(shù)人受傷。此事件立即激起全國人民憤怒,實行工人總罷工、學生總罷課、商人總罷市。這就是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上著名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卅運動。上海成立了總工會,并組織了由中國共產(chǎn)黨為核心領導的上海工商學各界聯(lián)合委員會,領導這一反帝愛國群眾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