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劍橋中國哲學導論》第一節(jié) 道家哲學的起源和早期道家文獻(1)

劍橋中國哲學導論 作者:(新加坡)賴蘊慧


下一章從另一個角度討論道:把道以及《道德經(jīng)》中的其他概念尤其是無為理解為倫理學概念。依此理解,《道德經(jīng)》是對現(xiàn)有價值和實踐進行元倫理學分析。無論是對道的形而上學解釋還是倫理學解釋,都包含了對當時所設(shè)想的人類生活理想和追求的批判性否定。這兩種解釋并非互斥,相反,它們可以彼此相參,從而獲得更廣的視域來理解《道德經(jīng)》的哲學及其在早期中國哲學中的地位。

第一節(jié) 道家哲學的起源和早期道家文獻

早期道家主張對當時社會的理想和實踐進行激烈的變革。他們拒斥其他哲學學派狹隘的人世追求,反對他們的治道,反對他們的頑固守舊。鑒于道家哲學對于既有的規(guī)范與習俗的敵意,中國現(xiàn)代思想家胡適(1891-1962年)把所謂的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稱作造反派【Chan 1963b:6提到這一點。】。陳榮捷認為:“倘若《老子》一書未作,中國文明和中國人的性格將大不相同。”【Chan 1963b:3.】從哲學影響來看,道家哲學凸顯了儒、墨、法諸家哲學的缺陷,并引發(fā)對諸家基本觀念和價值更為透徹的探究。它還在運用隱喻和暗示意象方面影響了中國哲學論說的特性。當然,道家哲學最重要的特征恐怕還是在于它獨特的對立觀和辯證思考。

《道德經(jīng)》和《莊子》是最受學界關(guān)注的兩種先秦(公元前221年之前)典籍。同期亦有其他道家文獻出現(xiàn);人們認為,《列子》很淺易,但不能代表道家哲學,或者說,沒有哲學味。【葛瑞漢認為,它是“迄今為止最易懂的道家經(jīng)典”(1960:1)。不過,其中的《楊朱篇》對社會生活持消極之見,且流于認命屈從。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它在中國人的想象世界及學者中都不受歡迎。陳榮捷討論了這一文本的哲學特征(1963a:309-313)?!筷P(guān)于《道德經(jīng)》與《莊子》的成書年代,正統(tǒng)的看法是前者先于后者。不過,《道德經(jīng)》,或者至少其中部分章節(jié)的寫作也有可能在《莊子》纂輯成書之后?!維chwartz 1985:186.】確定這些文本的寫作年代相當困難,因為道家不像儒家,幾乎沒有證據(jù)表明曾有一派信奉“道”的思想家聚在一起討論共同的思想體系。早期道家沒有成形的思想團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