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法蘭克·德雷克一定是整個20世紀對尋找外星人活動最癡迷的一個人。據(jù)德雷克自己說,他8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堅信外星人的存在了。他的父母都是基督徒,而外星人存在的想法是嚴重違背基督教教義的,所以他不敢對父母表達這個想法。在康奈爾大學讀書期間,德雷克聽了一場由當時的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主席、俄裔美國人奧托·斯特魯維(Otto Struve)的主題演講。在這之后,這個21歲的小伙子就下了決心——為尋找外星人奮斗終生(他確實也為曾經(jīng)吹過的牛皮奮斗了終生)。德雷克先是去哈佛大學深造,學習無線電天文學,然后去了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臺從事研究工作,后來又加入了噴氣推進實驗室,可謂是十足的學院派。
德雷克成名立萬的時候年僅30歲。1960年,德雷克使用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臺的射電望遠鏡開始了他的第一個正式的地外文明搜尋計劃。他給這個計劃取名叫做“奧茲瑪計劃”,“奧茲瑪”是童話故事《綠野仙蹤》中奧茲王國女王的名字。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由嚴肅科學家代表官方實施的外星人搜尋計劃,具有非常偉大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但這僅僅是德雷克仗劍走江湖的第一次出手,在以后的風雨歲月中,他還有眾多成名之戰(zhàn)。
德雷克當時唯一的武器僅僅是一臺口徑26米的射電望遠鏡,他要用這臺望遠鏡監(jiān)聽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外星文明電波。但是這么一個小不點是無法做到對巡天進行掃描監(jiān)聽的,他必須把望遠鏡對準某一顆恒星,而且這顆恒星還不能離地球太遠,否則信號太弱,望遠鏡的靈敏度不夠。
除了望遠鏡的靈敏度問題,在用射電望遠鏡搜尋外星人信號時還有個重大的選擇題要做,那就是到底監(jiān)聽哪個頻率。我們在用收音機找電臺的時候,會89.1,89.2??這樣一個個頻率找過去,直到找到自己喜歡的電臺,不同的電臺使用的是不同的頻率,如果頻率沒有調(diào)準,那么收音機中只會傳來噪音。在電磁波的發(fā)現(xiàn)者赫茲生活的那個時代,人類就已經(jīng)知道頻率越高則能量衰減得越慢,這就意味著能傳遞得越遠。顯然,如果外星人也懂得發(fā)射電磁波的話,他們一定會選擇比較高的頻率。當然,如果頻率太高也會導致信號太弱,所以頻率在1000兆赫到10000兆赫之間是比較合適的,德雷克估計外星人必然也會選擇這個范圍內(nèi)的電磁波頻率來向宇宙中傳遞信息。這樣的話麻煩就來了,要知道從1000兆赫到10000兆赫茲之間并不是只有9000種不同的頻率,理論上是有無限多個頻率,關鍵看精度。哪怕是以0.001兆赫為一個最小頻率單位,這個范圍內(nèi)也有9000萬種不同的頻率,而相對于宇宙空間這個大尺度來說,0.001兆赫的這個精度其實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