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的這篇論文一經(jīng)發(fā)表,立即引起了全世界同行的興趣,戴森球的想法初看起來,貌似帶有很強的科幻色彩,但經(jīng)過仔細地分析和論證后,大家又認為這個想法在邏輯上非常嚴密。雖然以人類目前掌握的技術(shù)水平想要制造戴森球是異想天開,但并沒有哪條物理規(guī)律禁止戴森球的出現(xiàn)。于是在經(jīng)過幾番熱烈的討論和爭論后,世界各地很多天文學家和實驗室開始把戴森的這個想法付諸行動,美國著名的費米實驗室就是其中之一。在本書的后面會提到的美國“地外文明搜尋計劃(簡稱SETI)”中,就有一項搜尋計劃是采用戴森球的假設(shè),對宇宙中類日恒星的“重紅外”光譜進行搜索,來試圖找到外星文明。戴森的這個主意非常絕妙,很多天文學家都對此報以非常大的期望。但問題是,地面上的望遠鏡受干擾太嚴重,而且工作效率也低,人類對銀河系中的紅外輻射源的搜索進展得非常緩慢。戴森還要再耐心地等待20多年,才能迎來第一件超級“武器”,本書的各位讀者也需要一點耐心來揭開戴森球的真相。
就在戴森球的想法提出后的第二年,有一位30歲的年輕天文學家橫空出世,在尋找外星人這個領(lǐng)域從此無人能與其匹敵,獨領(lǐng)風騷數(shù)十年,他將成為我們這本書的1號男主角,他的名字叫法蘭克·德雷克。從1961年開始,德雷克便有一系列驚人的藝業(yè)施展出來,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