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晉風云》一波三折(2)

東晉風云:第1卷 作者:孫峰


王敦采取的第二個措施,就是決心冒著后方被占領的危險,迅速撲向建康。

決心已下,王敦即刻命令大軍順江直下,很快就到達建康西面的蕪湖。在蕪湖,王敦又上書指斥刁協的罪狀。史書沒有留下王敦的奏疏原文,但是大抵可以揣測出,不外乎把刁協專權恣肆又給抖露一遍。

王敦來了,那么等待著他的又將是什么樣的結局呢?

建康,今南京。西通荊湘,東帶三吳,北憑兩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建康本身“前據大江,南臨重嶺,憑高據深,形勢獨勝”。諸葛亮曾稱:“金陵,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帝王之宅也?!睂O吳建國,遂以為都,城周二十余里,東傍鐘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臨后湖(玄武湖),處天然屏障之內。建康西南依次還有新亭、新林、牛頭山、板橋、三山以及江中的白鷺洲等重要地理坐標,再往上游,就是姑孰(當涂),附近有著名的采石磯。采石磯隔江對面就是橫江渡口,此處江面狹窄,是北方勢力渡江的理想選擇,江北設置歷陽重鎮(zhèn)防守。而姑孰則依憑采石、東梁山二處險要,阻止上游荊湘之敵。

建康沿著長江往東分別為直瀆戍、羅落橋、江乘、竹里等重要地理坐標,往東百余里就是京口(江蘇省鎮(zhèn)江市),京口隔江對面是廣陵瓜洲渡,是北方勢力南下的又一個重要渡口。對于南方勢力來說,京口卻是建康連接三吳地區(qū)的交通樞紐,從三吳地區(qū)的糧食沿運河轉京口源源不斷地往建康輸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建康的東南面分別有小河西向流入秦淮水、東向流入丹陽運河,這兩條小河源頭之間,就是破岡。為了避開糧船入江的風險,孫權赤烏八年(公元245年),“校尉陳勛將屯田及作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陽西城,通會市,作邪閣”。破岡又稱作破岡瀆,連接兩端小河,使吳會船只自丹陽運河不必往京口,西行就能直接入秦淮水,再北上直接到達建康。《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五引《輿地志》謂:“(破岡瀆)上下各七埭。梁太子綱諱忌之,廢破岡瀆,別開上容瀆……陳復埋上容,修破岡瀆。至隋平陳,并廢。蓋六朝都建康,吳會轉輸,皆自云陽逕至都下也?!庇捎谟腥齾羌Z草源源不斷的供給,才使得建康經濟逐漸繁榮起來?!端鍟さ乩碇尽贩Q:“小人率多商販,君子資于官祿,市廛列肆,埒于二京?!?/p>

因此,王敦此時以沈充在吳興(浙江省湖州市)起兵,切斷三吳對建康的糧食供應,可謂是釜底抽薪。不過,從上游而來的王敦,要想攻下建康,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就是屏蔽建康西邊的軍事重鎮(zhèn)——石頭城。石頭城以清涼山西坡天然峭壁為城基,周長七里一百步,約為現在的六里左右,南開二門,東西各開一門。城內設置石頭倉庫,用來儲備軍糧和兵器。它北緣大江,南抵秦淮河口,環(huán)山建筑,易守難攻。

建康城內,自南往北是一條主干道,稱為御道。秦淮河南面為長干里,有大小長干、東長干等名稱,是建康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秦淮河上是朱雀橋,又稱大珩(大航),在此秦淮河以半月形包裹著建康城。在朱雀橋的東側、東長干里的北面秦淮河岸是著名的烏衣巷,為王謝大族的住所,再往東去,是丹陽郡城。過了朱雀橋,就是朱雀門,沿著御道繼續(xù)往北,兩側分別為太廟、太社和百官府舍,東側稍遠處為驃騎將軍府。沿著御道再往北,就是宮城的正門宣陽門,進入宮城。

王敦起兵以后,戴淵與劉隗相繼率兵入衛(wèi)京師。司馬睿還晉封戴淵為驃騎將軍,與右衛(wèi)將軍郭逸一起在朱雀橋御道的兩側,構筑工事,依托秦淮河,護衛(wèi)建康城的南大門。劉隗率軍返回京師以后,百官夾道迎接,他把頭上的頭巾和官帽高高戴起,露出前額的頭發(fā),意氣風發(fā),談笑自若。司馬睿讓其率兵駐守在建康南面的金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北)。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三月,王敦所部抵達建康附近,雙方的對決即將展開。那么,雙方還會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去對付敵人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