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風味為主滿洲屬于東北森林文化,其祖先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間,習慣于吃獵捕的飛禽(如飛龍、野雞、山雀),走獸(如鹿、狍、熊掌、獐子、野豬),魚類(如鱘鰉魚、鯉魚),采摘的山珍(如蘑菇、木耳)等?!侗本┲裰υ~》寫道:“關(guān)東貨始到京城,各路全開狍鹿棚。鹿尾鯉魚風味別,發(fā)祥水土想陪京?!睗M洲崛起之后,吸收漢人食品。清帝入主中原,吸收關(guān)內(nèi)食品。滿洲風味菜肴,溥儀出宮之后,故宮廚師傳廚藝到今北海仿膳和頤和園聽鸝館等餐館。
蒸燉煮燒居多主食以面、副食以肉為主。烹飪以煮、燉、蒸、燒、烤、炸為主。如乾隆帝晚年一次早膳,有燕窩燴糟鴨子熱鍋一品,燕窩掛爐鴨子熱鍋一品,燕窩鴨絲熱鍋一品,燕窩白鴨子一品,口蘑拆肉一品,托湯鴨子一品等。這么多的火鍋,是因為關(guān)外氣候寒冷,又便于加熱保溫,特別是冬天可以在爐火上或在熱水中長時間煨著,方便帝后隨時傳膳。
南北風味兼取原明宮廚師有山東人、江南人等,清初帝后嘗到魯菜和蘇菜的美味。魯菜如全聚德烤鴨進入宮廷。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各六次南巡,地方官員接駕,呈進淮揚菜、蘇杭菜品嘗?;鼐┖螅滴醯邸案撵苤藶殡雀?,烹飪方法,有所改變。器皿既有大碗大盤,也有小碗小碟。乾隆時御膳房有“蘇州廚役”張成、張東官、宋元等人,做淮揚、蘇杭佳肴美味。從此,清宮御膳,南北兼味。
加進西餐元素耶穌會士來華,西餐影響宮廷。法國傳教士張誠等在京,康熙帝在暢春園款待他們,所賜食品有“堆成金字塔形的冷肉”,有“用肉凍、豆莢、菜花或菜心拼成的冷盤”??滴醯圻€邀請傳教士一起用除夕晚膳,賜給他們“年飯”十二盤菜肴,二十一種果品。菜肴、果品一改滿洲烹制方法,中西餐結(jié)合。乾隆帝吃過西餐。乾隆十八年(1753年),命先后制作“西洋叉子”、西洋小刀、西洋布墊單。晚清和民初,溥儀對西餐感興趣。他讓廚師鄭大水向外國廚師學做西餐和擺飾餐桌,還在紫禁城麗景軒設置西餐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