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美味食品進入宮廷,清帝享受美食佳肴文化。宮廷帝后是怎樣用膳的呢?
御膳時間。明帝用膳,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農耕文化的三餐習俗。明帝重視晚餐,晚餐吃飯、飲酒、賞樂、觀舞等外,欽點侍寢的宮眷一同用膳。清帝用膳,一日兩餐,這源于其先祖日出上山,過午回家,這是漁獵文化的兩餐習俗。清帝用膳,時間固定。清帝每天有早、晚兩膳,早膳卯正(6時)二刻,晚膳午正(12時)二刻。御膳時間,隨季變化。夏、秋季,晝長夜短,早、晚膳則提早半個時辰;冬、春季,晝短夜長,早、晚膳則推后半個時辰。特殊情況,也有變通。除正餐外,隨時需要,另行承應。
御膳地點。雍正以前,皇帝用膳地點主要在乾清宮及其附近,而后經(jīng)常在養(yǎng)心殿東暖閣進膳。但飯隨帝走,地點不固定。皇帝走到哪兒,傳膳就跟到那里?;实凵磉吙傆袔讉€“背桌子”的侍從。皇帝想吃飯,一聲“傳膳”令下,侍從立即將三張膳桌一字擺開。傳膳太監(jiān)手捧膳盒,從御膳房到皇帝用膳的地方,一溜小跑,魚貫而入,把御膳房已準備好的飯、菜、粥、湯等擺在膳桌上。宮外露餐,有圖為證。如清宮廷畫家繪制的雍正帝《行樂圖》,描繪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雍正帝及眾皇子等人在苑囿中游樂,正要擺膳的情景。右邊山石上放著盛食品用的提盒、捧盒、果盒、執(zhí)壺、酒杯、茶壺及碗、箸(筷子)等。疊石間盛開著玉蘭、海棠、牡丹等,寓意“玉堂富貴”?;实圻M膳有膳單,就是食譜、菜譜,御膳所用食品及烹調廚師,逐日開單,具稿畫行。每日用膳前,膳單要寫明某菜為某廚師烹制,以備核查。膳單匯總,月成一冊。
御膳特色。明宮以魯菜、蘇菜、皖菜為主。清宮飲食特點,主要有五:(1)滿洲風味為主,(2)兼采南北之長,(3)蒸燉煮燒居多,(4)康熙后有西餐,(5)忌吃牛肉狗肉??傊?,兼采滿漢、南北、中西之長,體現(xiàn)出清廷融合多元飲食文化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