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共產(chǎn)黨九十年評憶》 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代序)(7)

中國共產(chǎn)黨九十年評憶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對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先行者提出的民主共和等歷史功績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從近代歷史上說,太平天國洪秀全做了天王實際上還是皇帝;戊戌變法是想靠一個好皇帝來實現(xiàn);義和團運動打的還是扶清滅洋的旗號。從世界范圍來說,世界大國實行共和政體的只有美國和法國,其他的都不是共和政體。當然,我們還要看到,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也有弱點和不足。首先,沒有一個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lǐng),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沒有足夠的認識,單純地認為推翻清政府就成功了,結(jié)果清朝一倒臺就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共同方向和動力,沒有根本解決反帝反封建的問題,沒有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其次,沒有廣泛地發(fā)動群眾,特別是占中國人口大多數(shù)的工農(nóng)大眾。辛亥革命的主干力量是受過近代教育的愛國青年。他們在會黨和新軍中做了許多工作,開展了有力的革命宣傳,博得了相當廣泛的同情。這是武昌起義后能夠迅速得到多數(shù)省響應的原因所在。它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動了群眾,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它并沒有能依靠和發(fā)動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勞動群眾,特別是在農(nóng)村沒有一個大變動。而沒有中國最廣大的農(nóng)民參加和支持,在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面前就覺得自己勢單力孤易于妥協(xié),這是它失敗的重要根源。最后,同盟會是一個相當松散的組織,成員復雜,當革命取得初步勝利后,內(nèi)部就四分五裂,無法形成一個把革命推向前進的堅強核心。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沒有一個能提出科學的明確的革命綱領(lǐng)、能依靠和發(fā)動最大多數(shù)群眾、由有共同理想和嚴格紀律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堅強有力的政黨。因此,盡管辛亥革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績,但仍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這也迫使許多投身過這場革命或受到它影響的愛國者不能不嚴肅地重新思考國家社會的許多根本問題,尋找新的出路。

走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和第三步。辛亥革命的勝利和失敗,從正反兩個方面,為五四運動的興起,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直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準備了重要的條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