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7)

中國史綱(精裝插圖本) 作者:張蔭麟


人不知有沒有占星術(shù),但他們已會觀察天象而定歷法。他們的歷法大致與舊時(shí)的陰歷相同:一年為十二月,月有大小,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有閏月,置于年終,稱為十三月。

商人的樂器有磬、塤(有石制、陶制、骨制三種)、鼓、饒(形如鈴鐸而無舌,持以敲擊,大小三枚為一套)、龢(笙之小者)。又卜辭中有從絲從木的樂(樂)字,可見琴瑟之類當(dāng)時(shí)亦已存在。

商代文化的速寫止此。

第二節(jié)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商朝從成湯創(chuàng)業(yè)以后,六百年間,可考的大事,除了六次遷都,除了對鬼方的大戰(zhàn),除了最后直接間接和亡國有關(guān)的打擊外,便是五度由盛而衰的循環(huán)。所謂盛就是君主英武諸侯歸服,所謂衰就是君主昏暗,或王室內(nèi)亂,而諸侯叛離。前期第一度的盛衰牽涉到湯孫太甲(商朝第四王)和湯的開國功臣伊尹的關(guān)系。這有二說。一說太甲無道,“顛覆湯之典型”,伊尹把他放逐于桐,過了三年,伊尹見他悔過修德,又迎他復(fù)位。一說伊尹于商王仲壬死后,把法當(dāng)嗣位的太甲放逐于桐,而自即王位;其后七年,太甲自桐潛出,殺伊尹。肇始商朝后期的盤庚是一中興之主。在他以后,惟他的侄子武丁曾一度中興。武丁以降,商朝一直衰下去。繼位的君主皆生長安逸,“不知稼穡之艱難,惟耽樂之從”(這是周朝開國元勛周公追數(shù)前朝衰亡的原因的話)。他們以畋游荒宴代替了國政的煩勞。在商朝末年,一種叔世的頹廢和放縱彌漫了整個商人社會??耧嫗E醉的風(fēng)氣普遍于君主、貴族和庶民。這是他們亡國的主因。

在敘述商朝滅亡的經(jīng)過之前,讓我們洄溯商朝所繼承的歷史線索。

商朝所替換的朝代是夏。關(guān)于夏朝,我們所知,遠(yuǎn)更模糊。例如夏朝已有沒有文字?有沒有銅器?其農(nóng)業(yè)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其政治組織與商的異同如何?這些問題都無法回答。在后人關(guān)于夏朝的一切傳說和追記中,我們所能抽出比較可信的事實(shí),大要如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