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忽然想到,這個公社正在償贖的也許不是其自身的罪孽,而是整個國家的罪孽。這個“奴隸”有沒有可能是那篇《宣言》①或“第十三條憲法修正案”②所解放的奴隸們中的一個呢?還是自那以后在偏遠的西南部又遺存了大約十年之久的印第安奴隸制的幸存者呢?
①指林肯總統(tǒng)一八六三年一月一日發(fā)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②一八六五年十二月獲批準,從法律上廢除了美國的奴隸制。
更可能的是,埃勒里想道,那位奴隸代表著奎南歷史上一段黑暗的篇章。
奎南。
這個名字究竟意味著什么?又源自何種語言呢?
在這幢大房子凝滯的空氣和昏晦的幽暗中,一九四四年的埃勒里又疲倦了,而另一個埃勒里--那位埃爾羅伊--兩手支著下巴,低聲說:“請接著說吧,老師?!?/p>
“下一位你已經(jīng)見過了。”
保管員:埃勒里借給他手表的那位,是公社財產(chǎn)的看守人。每天被同村人的手工制品包圍著,外鄉(xiāng)人的工業(yè)產(chǎn)品使他感到了孩子般的快樂。
記史人:他保存公社的歷史資料,各種檔案、歷書、家譜和書籍。這些書籍大部分是禱文的記錄,由記史人負責維護和修補。
木鐵匠:他負責建造、維護和修理所有房屋、家具、車輛和工具。
織工:現(xiàn)任織工是一位婦女,但這項公職同樣也可以由男人擔任。聽到婦女有資格擔任所有公職,埃勒里有些吃驚,他本以為奎南與古代父權(quán)制的社會相似呢。
長者:這個職位由兩個人擔任,一男一女,他們的年齡必須在七十五歲以上。代表公社老年人的特殊利益。
公社所有福利和政策事務都由這十二人至高會掌管。遇到需要審判的訴訟和案件時,他們就是陪審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