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引導:
睡眠程序建議如下:每天睡前關電視、收玩具;喝奶,牛奶有助睡眠;及時拉上窗簾,將室內(nèi)的燈光調暗;刷牙,洗澡或洗臉洗腳;及時上廁所排便;脫衣服,疊放好衣服,上床,蓋好被子;睡前媽媽給孩子講一個到三個小故事,也可以再多兩三個;父母在孩子身邊或小床邊坐一會兒,道聲“晚安”,保持沉默,把燈再調暗,等孩子熟睡后離去。
許多孩子都是因為頭一天晚上睡得晚,或被父母訓斥了,才在早上磨蹭不起的。為此,父母要想孩子能夠早上按時起床,堅持讓孩子準時上床是應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辦法,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自己要監(jiān)控晚上睡覺的時間。這里指的監(jiān)控不是監(jiān)控孩子,而是父母要監(jiān)控自己對時間的意識,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在規(guī)定睡眠時間前上床,而不是每次拖到睡眠時間很久后才去急慌地一遍遍無數(shù)次提醒催促孩子,往往時間越晚父母越焦慮,而父母越焦慮,孩子就會越難以自控,父母也越難以順利引導孩子上床。
此外,還有睡覺前的環(huán)境,各種活動秩序的有序性,燈光要減弱;再有,家里物品的擺放、聲音大小及活動的強弱程度都是影響孩子按時上床睡覺的重要條件。
父母提前明確一家人的作息時間并開始嚴格執(zhí)行。父母要在孩子應該收拾玩具、關閉電視、洗漱睡覺之前半個小時開始提醒,要把每天晚上八點之前當作十點之前來看待,許多父母都是到了晚上九、十點之后才越來越發(fā)慌而斥責孩子的。父母必須要提醒自己嚴格遵守自己對時間的約定,而不是先去指責孩子,家里孩子睡眠有問題的父母,往往是那些個性較軟弱、沒有主意、猶豫不決、自控力也較弱的父母,而許多孩子就是因為父母的軟弱和自控弱才得到磨蹭的機會,才會不斷地把睡覺和起床都一拖再拖,養(yǎng)成磨蹭的習慣。如果父母對自己,對孩子執(zhí)行睡眠時間十分嚴格,孩子就根本沒有機會養(yǎng)成磨蹭的習慣,父母只要一直都堅持按點睡覺,讓孩子認識到?jīng)]有磨蹭的空間,時間長了,磨蹭的毛病自然就改了。
保證良好睡眠條件。全家人都要一致行動,自動關閉電視并且盡力停止成年人的大活動量的活動,比如打牌、與朋友及鄰居在自家中高聲談笑等,并要盡量關掉所有大燈,只留一盞微弱的燈用作睡前整理照明。
調節(jié)活動水平要適度。睡前父母不要讓孩子玩過度興奮的游戲,更不能與孩子在一起瘋玩,白天要盡量讓孩子多增加運動量,尤其是大動作的活動,像跑、跳、鉆、踢球等,揮發(fā)了過剩的精力,可使孩子感到疲勞并及時產(chǎn)生睡意,便于入睡。
只要父母嚴格按自己最初定的合理的睡眠計劃實施,盡力不要因節(jié)假日、父母的愛好、額外活動或工作等情況隨意更改孩子的睡眠時間,孩子睡前磨蹭的毛病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糾正,養(yǎng)成睡眠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