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健康百分百調查發(fā)現(xiàn),常吃新鮮水果、堅果、種子類食物、魚和蔬菜的人,問卷結果顯示出他們的消化系統(tǒng)也特別健康。許多食物因為含有酶,所以較易分解消化,但必須生吃或只稍微煮過,才能有這樣的效果,而且必須細嚼慢咽。在古代,食物導致的腸胃炎非常普遍,因此很多民族都會將食物煮得過熟,或常高溫油炸。雖然這樣可以殺死細菌,但對消化系統(tǒng)并不好,因為油炸食物含有更多有害的氧化物(參見“秘訣四”一章),會傷害你的消化道。因此,盡量吃生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對你最好。若非要蒸或煮,最好不要煮過頭──要保留爽脆的口感。
多吃生鮮蔬果,是增強消化機能的好方法。這樣也能讓你的消化系統(tǒng)知道,即將進來的物質是對你有益的,腸道的免疫系統(tǒng)便不會發(fā)出警戒信號(我將在第51頁加以說明)。
有益的食物也可能不易消化
有些食物雖然理應對你有益,但對有些人來說卻不易消化,包括蠶豆、扁豆、鷹嘴豆,以及十字花科的蔬菜,例如甘藍、花椰菜、青花菜、球芽甘藍和羽葉甘藍等。如果這些食物會引發(fā)脹氣或排氣,你很可能缺乏可分解它們的酶,因此需要額外的協(xié)助。(我將在第45頁詳細說明)
種子通常都有一層外膜,因此不容易被消化。大多數(shù)的種子類食物都包在多汁的果實內,例如核果或豆類,直接將它們種在土里,就會發(fā)芽生長。動物吃下果實,無法消化的種子或果核會被動物帶到遠離其母株的地方,再隨著富含有機物的動物排泄物排出來,從而達到植物散布繁衍的目的。因為種子會經過動物的消化系統(tǒng),所以通常含有能有效避免被消化液分解的物質,這種物質名叫蛋白酶抑制物(protease inhibitors)。若以正確的方法烹煮蠶豆和小扁豆,并在調理過程中沖洗一到二次,就可破壞那些蛋白酶抑制物。中國人便懂得讓黃豆發(fā)酵,以達到相同的效果。即便只是把豆子磨碎如此簡單的程序,也能讓它們變得較易消化。這些食物的營養(yǎng)都很豐富,因為所有種子都必須包含一切必要的營養(yǎng)素,提供發(fā)芽生長之所需。
細嚼慢咽的重要性
細嚼慢咽的功效很大,因為唾液中的酶能分解淀粉。最好持續(xù)咀嚼,讓食物顆粒充分分解。畢竟,你的胃并沒有牙齒。
蛋白質搭配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
最常見的誤區(qū)之一,是蛋白質食物不適合搭配淀粉類食物一起吃,但事實并非如此。真相是,蛋白質是由胃部消化,過程需要一到兩小時,而碳水化合物則是由胃部下方的小腸消化。但若你剛吃完含有高蛋白質的一餐后,接著又吃水果,水果便有可能滯留在胃部,開始發(fā)酵。所以將果肉較軟的水果當成兩餐之間的點心,通常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