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情與交通工具(1)

思奔:在歷史與八卦之間 作者:寇研


馬車時代著名的愛情戲,當推《包法利夫人》中愛瑪與萊昂在出租馬車內(nèi)的鬼混。萊昂強行把還在扭捏作態(tài)的愛瑪推進馬車,呵斥車夫快走,稍有停怠,車內(nèi)就傳出不耐煩的聲音:“怎么不走呀!”于是人們看見一匹老馬發(fā)情似的到處跑。這一場景據(jù)研究者分析,風格類似于一組電影鏡頭,這在福樓拜時代,算是很了不起的創(chuàng)新了。至于馬車內(nèi)發(fā)生了什么,似乎不費什么勁就能猜著。馬車車窗色澤柔和的布簾子,從小窗簾后伸出的手,車輪碾在碎石路面的轆轆聲……聽上去很是羅曼蒂克,直到今天,或許也還是我們對那個時代最浪漫的想象。

安娜·卡列尼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站相遇。兩人打了個照面,渥倫斯基非常紳士地給安娜讓路,但在擦肩而過時忍不住回頭,恰巧安娜也在回望他。在這瞬間的眼神交流中,故事在發(fā)生。火車帶來的不止是出行效率的提高,還有人際關(guān)系的改變。如果沒有火車,安娜與渥倫斯基的邂逅,或許只能安排在聚會。火車站放大了相遇的偶然性,關(guān)鍵的是,安娜悲劇的道德訓誡,其輻射范圍可通過火車站擴展到不同階層。如果說馬車里的愛情畢竟還是浪漫私密的,火車上的愛情則是對抗性質(zhì)的,因為火車本身是個微縮版的社會。

汽車的出現(xiàn),也逐漸影響到人們談情說愛的方式,以至彼得·沃森在《20世紀思想史》專門為汽車留出一個角落,他寫道:“汽車提供了一種越軌的便利,一種男女可能發(fā)生親熱行為的私人空間?!逼嚬膭钸@種暗示和挑逗,孤男寡女呆在一輛汽車里,給人呆在一間臥室的幻象。汽車內(nèi),人只能坐著或躺著,而不是走來走去,一會看看咖啡煮好沒,一會站在窗前看風景??臻g的敞亮分散人的注意力,逼仄的車內(nèi),只能聊天,且眼神一不小心就會碰上,危險系數(shù)也實在是大??臻g上的親近也使人產(chǎn)生心理上的親密感,聊著聊著或許就覺得可以托付終身了。所以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會說:“美國大部分孩子是在福特T型轎車里懷上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