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統(tǒng)”一句話不講
孫立人案僅僅是一個序幕。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接班人的問題上,因為蔣介石之子蔣經(jīng)國,陳誠與蔣介石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陳履安說,父親陳誠早已知道,蔣介石雖然對他委以重任,但是也早有意將繼承人的重責交給蔣經(jīng)國。早在1949年年初,蔣介石宣布下野時,他就作了深思熟慮的安排。一方面他任命陳誠為臺灣省政府主席,同時又讓蔣經(jīng)國擔任國民黨臺灣黨部的書記。通過中央銀行向臺灣運送黃金等重要物資的事宜,也交由蔣經(jīng)國負責。1949年12月,蔣介石敗走臺灣,在最艱難的時候,也是蔣經(jīng)國陪在蔣介石的身邊。
陳誠曾經(jīng)回憶說,對于蔣介石而言,身處臺灣,他只有兩件最重要的心事,除了“反攻大陸”之外,就是傳位于子。
陳履安:我想老“總統(tǒng)”早就要把權(quán)力交給經(jīng)國先生。1935年,經(jīng)國先生從俄國回到江西,就開始培養(yǎng)他。那個時代,老“總統(tǒng)”身邊有個侍從室,權(quán)力很大,等于是個小組織,“黨政軍情”都在里面。
這些人都是謹言慎行的人,絕對小心,不對外講話的,而且不求個人的名利,不做關(guān)系,當時像唐縱這種人在里面負責。慢慢地大家就感覺出來了,老“總統(tǒng)”要把一些權(quán)力交給經(jīng)國先生,包括情報治安保衛(wèi)單位,因為情報治安是耳目。唐縱他們都很懂事,所以這些老人慢慢就退掉了,權(quán)力就在經(jīng)國先生手上。
那時候有一個關(guān)于情報方面的石排訓練班,專門培養(yǎng)情報人員,是唐縱在培養(yǎng),然后交給經(jīng)國先生。經(jīng)國先生一來,頭三期的資歷都不算了,從他開始重新培養(yǎng)。從這你就看得出來,老“總統(tǒng)”要把實際的權(quán)力交給他,一步一步來。這大家都知道的,那我父親當然知道,但他不講的。在蔣介石的授意之下,蔣經(jīng)國曾和陳誠一起,負責國民黨的改造,就此進入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50年3月,蔣經(jīng)國出任“國防部總政戰(zhàn)部主任”,10年后,又升為“陸軍二級上將”“國防部副部長”。隨著蔣經(jīng)國越來越接近權(quán)力核心,他與陳誠的關(guān)系也就微妙起來。
陳履安:經(jīng)國先生始終沒有說跟我父親之間有什么不愉快,我父親從來也不提。父親那時候跟黨的關(guān)系并不多,一直到臺灣,他做了(國民黨)副總裁,黨里事他都不太管的。我父親的性格是這樣,你不交給他管,他就不管,他不過問的。
不過國民黨的七中全會,還發(fā)生一件事情,那個時候很多黨政的高階層跟我父親都有點關(guān)系,結(jié)果那次中央委員,25個人改成16個人,把跟我父親有關(guān)系的人全拿下去了。
曹景行:常委?
陳履安:常委,中央常委。我父親也不做聲,就過去了。九中全會有一件事我父親就蠻生氣的了。這時候他還是“行政院長”,當時他的“部長”是李國鼎,還有陶聲洋,居然都沒有做到中常委,他非常不愉快。那個時候是經(jīng)國先生在主動安排一切嘛,我父親內(nèi)心覺得,他一直沒有什么事跟經(jīng)國先生是敵對的。
但事實上,在政治上,你在那個位置上,你不離開,人家就上不來,你就變成一個目標了。哪怕經(jīng)國先生不把我父親當目標,他底下的人也迫不急待地要推。
很多這種事情出來,所以我父親也懂,他要退,他不做了??墒寝o職,(蔣介石)又不讓他辭。這是他心中的一種苦悶,黨部都不去了。
他有段時候非常不愉快。我們的老家人冉光營冉副官還記得,他講,“副總統(tǒng)”時常跟我笑笑地講,我們什么都不做,我們?nèi)ジ锶?,找一塊田,耕田。我父親很向往農(nóng)村生活,但他這一生都沒有可能。 “上焉者,處處要請示蔣先生,下焉者,要向經(jīng)國低頭……陳軍人本質(zhì),一向發(fā)號施令,且以果斷聞名,處此尷尬境遇,內(nèi)心之苦悶,蓋可想及?!?/p>
——江南《蔣經(jīng)國傳》盡管處境尷尬,但這都還不是什么大問題。在陳履安看來,父親陳誠與蔣介石最大的沖突,是出現(xiàn)在蔣介石第二次連任“總統(tǒng)”的時候。
陳履安:第一次“總統(tǒng)”大選,在臺灣的“總統(tǒng)”大選,沒有問題,因為照“憲法”,老“總統(tǒng)”可以連任。但是第二次(連任)就有點問題了。第二次選舉是1960年。
1959年就要提名了,依照“憲法”不能連任,怎么辦?老“總統(tǒng)”不說,不提、不談這個事情,你們看著辦。時間越來越迫切了,我父親就找了些大老來研商,因為他是“副總統(tǒng)”,要找大家研商,最后想出個辦法:修改“臨時條款”。把這個部署都做好了,報上去給老“總統(tǒng)”。老“總統(tǒng)”還是不講話,就這樣子,直到他當選了,一句話不講。陳履安回憶說,1959年,“臨時條款”經(jīng)過修改之后,賦予“戡亂時期”“總統(tǒng)”無限期連任的機會。1960年,蔣介石再度當選“總統(tǒng)”,他依舊任命陳誠為“行政院長”,但是陳誠卻已經(jīng)心灰意冷。
陳履安:1960年7月,為了一件事情,我父親很生氣,他還在做“行政院長”,得到消息,說軍中講本來要加薪,“行政院”決定不加了,尤其軍人不加薪。這對我父親來講,是打擊他在軍中的聲望。何必呢!
我父親很不高興,就親自飛到金門去,待在那里,不回臺灣了。那時候媒體沒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也沒有什么報道,只知道他跑到金門去,這很不尋常?!靶姓洪L”走了,辭職不做了,求他回來,不回來。后來張群秘書長親自到金門,告訴我父親,老“總統(tǒng)”要你回去,而且交代,一定要回去。念著革命的感情,還講了一句話,難道要我跪下來求你嗎?這個我父親受不了,馬上就跟張群一起飛回臺北。回到臺北的第二天,陳誠面見了蔣介石。在蔣介石開口之前,陳誠先向蔣介石作了一個道歉。
陳履安:先向老“總統(tǒng)”道歉,給他增添麻煩。老“總統(tǒng)”就講了一段話,你以前跟胡適之、梅貽琦、王世杰,還有蔣夢麟,你們一起到中南部去,我就不放心。
老“總統(tǒng)”說跟這種人怎么能搞在一起?他(蔣介石)說,這是為什么我要連任的原因。他把連任的理由說成我父親跟這種文人在一起。 1958年,胡適由美國回到臺灣地區(qū)。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中國改造成為美國式的民主國家。早在1952年,胡適應臺灣大學和臺灣師范學院的邀請回臺灣講學,在和蔣介石共進晚餐的時候,他就要求蔣介石改良政治,多一點民主自由。
此番在“總統(tǒng)”競選提名前回臺,胡適就打算支持陳誠競選“總統(tǒng)”,阻止蔣介石連任,他甚至公開說:“‘國大’即將召開,蔣先生應樹立合法、和平、轉(zhuǎn)移政權(quán)之典范,不應為第三任總統(tǒng)?!标愓\與胡適一向關(guān)系十分密切,胡適的做法讓無意參選的他十分尷尬,只能沉默以對。在好友王世杰的勸說下,胡適才不再公開發(fā)表反對蔣介石的意見。
1958年陳誠六十大壽壽辰之日,他和胡適、蔣夢麟、梅貽琦、王世杰四人結(jié)伴南下旅行慶祝。當時人們把五人結(jié)伴南行一事,比喻為“漢惠帝和商山四皓”?!吧躺剿酿睘榍啬h初避亂于陜西商縣南山的四位隱士: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quán),以漢惠帝為傀儡,“四皓”支持漢惠帝,力斥呂家勢力。蔣介石后來雖然連任成功,但卻對此事難以釋懷。
陳履安:那時候他們稱這四個人叫做商山四皓。我父親是在 1958年過生日的時候,跟了他們這四位一起去度假,結(jié)果就被說成帶來謀士,要來奪權(quán)。所以我父親在日記里面很感觸、很感嘆,說老“總統(tǒng)”對我的期望還是很殷切,但是對我的疑慮實在是太深。
我想那時候我父親就不想做了,說我本來就不要做,你一定要我做,跟這些人來往又有什么罪過呢?當然,胡適之先生他話也特別多。他告訴人家,等我父親做“總統(tǒng)”,他就到臺灣去定居。他行李都打包好了。
這個當然也使老“總統(tǒng)”不高興,他不喜歡這些人。我父親從陽明山下來,就真的不想做了,很灰心,不要做了。王世杰勸我父親,這個時候不能辭。我父親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在關(guān)鍵時候會幫他忙的朋友,至于說勸他不辭是對是錯,我們姑且不論。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說為“國家”想,不要搞僵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