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作中要有出頭鳥(2)

合作力 作者:祈莫昕


楚王見毛遂氣勢逼人,不敢再呵斥,只有聽毛遂講話的份兒。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

沒過多久,楚、魏等國聯(lián)合出兵援趙,逼迫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毛遂自薦后不久,燕國趁趙國大戰(zhàn)方停,元氣大傷之際,派遣大將栗腹攻打趙國。無人可用的趙王立即想到了剛剛立下奇功的毛遂,命毛遂率兵抵抗。得知此事后,毛遂馬不停蹄地趕到趙王那里,請求趙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統(tǒng)帥。毛遂說:“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馬前卒,撐死了也就是當個將領,但絕對做不了指揮千軍萬馬的統(tǒng)帥?!?/p>

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辭,趙王執(zhí)意任命他為統(tǒng)帥。毛遂雖然身先士卒、殫精竭慮,他統(tǒng)領的軍隊還是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戰(zhàn)事慘敗,毛遂覺得沒有臉面再見趙人,于是避開眾人,到山林里拔劍自刎了。

像毛遂這樣的出頭鳥在各個行業(yè)、各個崗位,時時刻刻都存在。他們甘愿出頭的原因大都是默默無聞,希望一鳴驚人,借機表達觀點、展現(xiàn)才能,從而迅速上位。底層員工是否可以通過當出頭鳥的方式迅速上位?答案是肯定的,但“出頭”方式卻必須要有技巧、有策略。

毛遂在自我推薦的時候說的“之所以未能露出鋒芒是因為沒有處于囊中的機會”,說明了一個想要成功的人光有遠大理想還是空的,的確需要有這么一個施展的平臺或者機會作為外部條件,即需要有一個外部環(huán)境來配合。而在楚王和平原君的談判毫無進展的時候,毛遂自己創(chuàng)造了機會,盡管楚王呵斥,但是當時平原君并沒有附和楚王,也在無形中幫助毛遂完成了他的策略,即以半威脅的方式說服楚王,也順利地完成了趙王交給自己的任務,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毛遂自認為有能力控制住局面的情況下。

然而毛遂悲催的結(jié)局,拋開趙王剛愎自用、用人不當外,還告訴我們要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在擅長的領域做出頭鳥,沒那金剛鉆,就不要攬瓷器活,否則即使上位了,時間長后能力不足的缺陷就會暴露無遺。當然,毛遂的悲劇與其說是自己的原因,不如說是歷史的原因,在他極力向趙王解釋清楚之后,趙王依然一意孤行,作為臣子的他,明知前面是死路,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不過毛遂這種清晰的自我認識倒是值得我們來學習的,知道自己哪方面強的同時也要知道自己哪方面比較弱,知道該站在哪里才會發(fā)揮出自己的光芒,這一點,自己首先要清楚。因為在職場上,做出頭鳥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因為這意味著站位,意味著暴露目標,甚至有向?qū)α⒚嫘麘?zhàn)的意味。但話又說回來,有時候站位可以加速自己的成長,成功了可以成為功臣,這樣要好過做一個跑來跑去的小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