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敘倫:“我們只有跟著共產(chǎn)黨走”(3)

民主的追求 作者:秦立海


1938年12月,汪精衛(wèi)叛國投敵,隨即在上海、南京開始緊鑼密鼓地籌組偽政權(quán)。馬敘倫的學生、國民黨軍委會參議姜紹謨于1939年秋從后方潛來上海做地下情報工作。馬敘倫置危險于不顧,讓他住在自己家中,借以掩護他的工作。這時,馬敘倫的另一個學生陳公博則積極追隨汪精衛(wèi),于1940年春來到上海,參加所謂“和平運動”。姜紹謨得知后,建議馬敘倫利用師生之誼,找陳公博談一談,希望能把他挽救回來。

馬敘倫向陳公博曉以民族大義,希望他懸崖勒馬,不要和汪精衛(wèi)同流合污,趕緊停止賣國行動。陳公博卻辯稱,他雖主張“和平”,但不主張有行動,還說要請老師出來幫忙。馬敘倫十分痛心地說:“我還是勸你不出來吧。我呢,早決定不出來。”1940年3月,汪偽“國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場,陳公博出任偽“立法院長”兼上海市長。馬敘倫得知后怒不可遏,指出漢奸集團最終必將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此后,陳公博曾多次請人轉(zhuǎn)告馬敘倫,希望能夠邀約面談或準前往拜訪,均被馬敘倫斷然拒絕。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進占上海租界,馬敘倫生活陷入困境。陳公博得知后,派人送來大米和食品,馬敘倫急忙制止來人卸車,并說請回報“市長”:“盛情已領(lǐng),但大米不能收!”來人只好將物品原封不動地帶回。

1944年春節(jié),陳公博帶著禮品冒雨登門給馬敘倫拜年,馬敘倫再次勸其及早回頭,但陳公博卻越走越遠,在汪精衛(wèi)死后繼其衣缽,代理偽國民政府主席,最終在抗戰(zhàn)勝利后被槍決。馬敘倫在抗戰(zhàn)期間,雖然身陷敵占區(qū),但始終“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保持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氣節(jié)和品質(zhì)。

抗戰(zhàn)勝利后,馬敘倫積極反對內(nèi)戰(zhàn),爭取和平與民主,并與王紹鰲(中共地下黨員)等人一起,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馬敘倫指出,“縱覽目前國是,非促進民主不足以建永固之國基,本組織為發(fā)揚民主精神以促進中國民主政治的實現(xiàn)而發(fā)起,故取名中國民主促進會”。

民進成立后,隨即向1946年1月召開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發(fā)出了《建議書》,希望其能成為“解決一黨專政、奠定民主政治、捩轉(zhuǎn)整個中華民國歷史的革命會議”。馬敘倫也連續(xù)發(fā)表多篇文章,向會議建言獻策,會后又為維護政協(xié)協(xié)議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