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為官之道
關鍵詞:強公室,塞私門厚德載物
1.吳起整肅吏治,總原則是“強公室,塞私門”。當時,楚國的官場規(guī)則與習俗,完全受舊貴族政治勢力的主導,比吳起所熟悉的新興的三晉國家要混亂腐敗許多。為此,吳起推行了三項政策:其一,獎勵公正而忠于職守的官員,樹立“行義之風”。從制度層面保證了:私事不能妨害公務,對讒言要認真查核,使其不能傷害忠于職守的官員;其二,杜絕私風干擾政事。對私人活動升官者,對社會廣為流行的賄賂公行、私交主宰公務的墮落風習,給以嚴厲懲罰;其三,禁止縱橫之士游說于私家勢力。縱橫策士游說于大國之間的私家勢力,是大國發(fā)生政治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這與意識形態(tài)意義上的禁止言論,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2.秦帝國的《為吏之道》從內(nèi)容看,是秦帝國對所有官員的吏道準則,附在法典之后,實際也是官員的行法準則。這部守則以現(xiàn)代排版方式計算,大體有2110字。
凡為吏之道:必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審悉毋私,審當賞罰……
審知民能,善度民力,勞以率之,正以矯之……
毋喜富,毋惡貧,正行修身,禍去福存。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謗,三曰舉事審當,
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敬多讓。五者畢至,必有大賞。
吏有五失:一曰見民倨傲(官架子太大);
二曰居官善?。ㄘ澪蹟控敚?/p>
三曰賤士貴貨(輕視人才,看重金錢);
四曰興事不當(追求政績工程,與民有害);
五曰善言惰行(說大話不做實事)……
能審此行,無官不治,無志不徹,為人上則明,為人下則圣;
君懷臣忠,父慈子孝,政之本也;
志徹官治,上明下圣,治之紀也。
除害興利,慈愛萬姓;毋罪無罪,無罪可赦;均徭賞罰,毋使民懼。
賦斂無度,臨事不敬,苛難留民,決獄不正,廢置以私,興事不時
……
(凡此諸行),戒之戒之,言不可追;思之思之,謀不可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