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夫更長于修辭的她確保了這封信寫得得體。出于羞澀,到家后她沒有公開提出這個問題,只是把信悄悄放在父母的臥室里。如她所預期的,結果很圓滿。在吳1929年畢業(yè)回國后不久二人便結為伉儷。[1]
如果說謝冰心與吳文藻的故事充滿歡悅,聞一多的遭遇則是痛苦的。聞在紐約學藝術的時候寫的一首英文詩表達了他的感情:
分手吧我們!已經(jīng)結束了我們的相會,
心雖饑渴,心雖懊悔,
你友情的微笑我未曾夢想,
你愛的示意我又何敢期望。
今后如果我們再相會,
我仍饑餓,而君飽滿,
我會高興地說而無愧色:
“我們曾相會,但沒有駐留。”
“我們曾相會,那是我們?nèi)松壽E的交匯,
我周身的熱血奔涌,
我們曾相會又離別匆匆。”
從今后讓我的心為你低詠。
在把這首詩寄給好友梁實秋時,聞一多寫道:“人非木石,孰能無情?”梁猜想詩是寫給在紐約的一位女留學生的。多年之后,梁實秋評論說:“他[聞]為人熱情如火,但在男女私情方面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在萌芽就毅然掐死它,所以這首詩里才有那么多的凄愴?!盵2]
如果對聞一多來說,“禮”最終戰(zhàn)勝了“情”——一種符合傳統(tǒng)模式的結局,孟治的經(jīng)歷則在文化意義上更為復雜。1920年代初,孟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一年暑期他到加州喬治湖(George Lake)一個度假地打工。一同打工的大多是美國大學生,其中一個他稱作“R.O.”的女生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女孩有深色的頭發(fā)和細膩的皮膚,讓他想起他特別喜愛的妹妹。需要一提的是,剛到美國時孟治只覺得西方女子“長的不一樣”,但漸漸地他開始欣賞白種女人的漂亮,認為“金發(fā)碧眼也很好看”。[3]是霍爾尤克山學院(Mount Holyoke College)一年級學生,她打算畢業(yè)后到中國去傳教,經(jīng)常向孟治打聽中國的事情。后來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從外表和當時的習俗來看”,他們已是“固定的朋友”。[4]但孟治小心地避免和她有身體上的接觸,和她在一起時保持一種僵硬的姿勢。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之中,直到一個“有月光的夜晚”,兩人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后將要進屋時,R.O.突然抱住孟治并親吻他。女性接觸的魔力使孟“整個身心”就像“觸了電”一樣,但同時他又深感不安。[5]作為一個從小就受“年輕時要抵制性沖動”教誨的人,孟治甚至沒有與母親和姐妹有親密的身體接觸的記憶,R.O.的舉動在他看來有失女性的端莊。R.O.的家庭得知他倆的關系后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們的關系隨之終結。孟治和R.O.的“跨文化”戀情觸及了兩個敏感的問題:跨種族戀情和性。我們將分別就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1] 謝冰心:《我的老伴吳文藻》,見吳文藻《人類學社會學研究文集》。
[2] 梁實秋:《談聞一多》,《梁實秋散文》。
[3] Chih Meng(孟治), Chinese American Understanding, p.116.R.O.
[4] Ibid., p.117.
[5] Ib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