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父母、師長想讓孩子好好讀書的秘訣,不是教他們“得到高分與好名次的方法”,而是協(xié)助他們養(yǎng)成一種“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與習慣”,這也就是我為什么要用這么多篇章,說明如何從小幫助孩子建立基本觀念,以養(yǎng)成良好習慣與態(tài)度。
能不能認真努力讀書的根源,在于孩子想不想讀、愿不愿意讀,尤其孩子年紀越大,自我意識越強,家長很難再像小時候那樣掌控孩子的行為作息。
我們一般所說的“讀書方法”,只是技術性的表面層次。條條大路都可以通羅馬,只要孩子有心想要追求成績表現(xiàn),不用教,他自己也會從各方面去學習鉆研,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做有興趣的事時,效率很高,也可以很專注。
沒有學習動力的孩子,年紀愈大愈拉不動,所以常常會聽到家長抱怨:“我很想認真盯孩子功課,可是孩子不聽我的,根本盯不動??!”
小學時期的成績,有很大的比例可以是家長的成績,但父母的影響力最多只能勉強延續(xù)到初二,接下來就是靠孩子自己的打拼,因此有些小學時的明星學生,若是因父母強力介入課業(yè)拉拔出來的“假資優(yōu)”,或是倚賴父母監(jiān)督?jīng)]有自律能力,上初二初三后表現(xiàn)逐漸黯然,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