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南開大學04

東方頂級大學傳奇 作者:張明帥


  

(四)逸聞趣事

南開大學的路邊有些小石碑,上面刻著“我是愛南開的—周恩來”。周恩來品學兼優(yōu),在經(jīng)濟上,嚴修和張伯苓校長經(jīng)常資助周恩來,破例批準他為南開學校唯一免交學費的學生。1917年,周恩來從南開學校畢業(yè),在嚴修的幫助下這年周恩來赴日本求學。這句話原文出自周恩來《給留日南開同學會信》,他在日本聽聞南開接受軍閥的資助,一時難以理解:“你們諸位離天津遠,還不知道內(nèi)情。我是現(xiàn)在天天到南開去的。我是愛南開的,可是我看現(xiàn)在的南開趨向,是非要自絕于社會不可了。人要為社會所不容,而做的是為社會開路的事情,那還可以;若是反過臉來,去接近十七、八世紀,甚而十三、四世紀的思想,這個人已一無可取,何況南開是個團體。團體要做的事情,是為“新”,倘要接近賣國賊,從著他搶政府里的錢、人民的錢,實在是羞恥極了,哪能談到為社會的事!”

作為私立學校,南開當時主要的經(jīng)濟收入就是學費和捐贈。據(jù)初步統(tǒng)計,軍閥對南開的捐助前后有150多萬元大洋。然而,青年學子卻不以為然,他們勸張校長“不要軍閥的臭錢”。每遇此事,張伯苓都坦然一笑:“美好的鮮花,不妨由糞水培育出來?!?919年“五四”前夕,周恩來進入南開學校大學部。1920年1月,他因領(lǐng)導(dǎo)學生運動遭到反動當局逮捕。為了保護他,嚴修與張伯苓商量以南開大學的“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出國深造,周恩來也因此而逃過一劫。

另外,南開校名和鏡箴的由來還有一些歷史淵源。1904年8月,嚴修、張伯苓東渡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后,即將嚴氏家館和王益孫家館合并,招收新生,并于當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學。校舍在嚴宅偏院,規(guī)模狹小,當時校名初稱“私立中學堂”,不久先后易名“敬業(yè)中學堂”、“私立第一中學堂”。此后得邑紳鄭菊如捐城西南“南開洼”地10畝,幾經(jīng)周折,起建校舍。1907年秋,由嚴宅遷入新校舍,學校因所在地名改稱“南開中學堂”,后改稱“私立南開學?!?。 

在南開大學的校門上鐫刻著四個大字“南開大學”,金光閃閃、蒼勁有力、飄逸揮灑。每一個南開人都知道,這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校名。這幾個大字已經(jīng)成為南開大學的重要標志。它記錄著一位偉人與一所著名學府的交往。那是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南開大學園里百廢待興。學校一片瓦礫,還沒有正式的校門牌,學生會的同學們便開會商議請人題寫學校門牌。會上,有人提議“讓最敬愛的領(lǐng)袖毛主席為南開大學題寫校名”,這立即得到大家一致的贊成。于是,南開大學學生會的同學們給毛澤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期盼他為南開大學題寫校名。想不到很快毛主席就回信了,同學們禁不住欣喜若狂!毛主席特地題寫了好幾幅“南開大學”,有橫幅也有豎幅,他在信中囑托同學們挑選一幅最滿意的使用。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仔細挑選,最終確定了現(xiàn)在使用的這幅題名。領(lǐng)袖的關(guān)懷讓南開大學師生備受鼓舞:“我們的校名是毛主席題寫的!”每當看到這幾個大字,南開人就充滿了驕傲與自豪。

南開大學鏡箴又稱四十字鏡箴,是由著名教育家、南開體系創(chuàng)建人張伯苓訂立的,其在南開的影響力僅次于“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南開體系的各所學校在重要通道處都設(shè)有這類大鏡子,其目的是提醒過往的師生時刻注意儀容儀表。這些鏡子上都鐫刻有這段鏡箴,鏡箴要求大學的每一名學子都應(yīng)擁有整潔合適、積極向上的儀容儀表以及平和、寬仁的處世態(tài)度,提醒學生注意修身養(yǎng)性,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年開學,新生們都會被要求背誦鏡箴,以不忘張伯苓老校長用心良苦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

張伯苓先生一生都信奉這樣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適的著裝習慣和文明行為,張伯苓特意在天津南開中學東樓中的過道左側(cè)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鏡子,上面鐫刻著張伯苓請嚴范孫書寫的四十字:“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鈕必結(jié)。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睘槭箤W生出入校門有所儆戒,后得名“鏡箴”,一直流傳至今。  

在南開的教育理念之中,儀表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因而張伯苓要求學生必須面凈發(fā)理,衣整履潔。事實上,對儀表的嚴格要求看似生活小事,其實在當時則被看成是一件關(guān)乎社會文明的大事。眾所周知,晚清時代的民眾大多精神萎靡,衣冠不整已成為整個中國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一個人儀態(tài)懶散,一個國家的國民蓬頭垢面,精神渙散,這樣的精神面貌又怎么能談得上救國強種呢?張伯苓本人非常注重儀表,同時也要求南開學子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殷切希望青年一代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習慣做起,煥發(fā)精神,進而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大業(yè)貢獻力量。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南開校規(guī)明確規(guī)定:“體態(tài)松懈,言語蠻橫,奇裝異服,光彩華麗,凡一切惹人注目之行為裝飾,皆行禁絕?!睆埐邔€人儀表嚴格要求的做法,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南開學子受益匪淺。

鏡箴一直流傳于南開體系各所學校中,已經(jīng)成為南開教育的一部分。南開的教師,都以鏡箴來要求學生,使其著裝合適、儀表得體。例如在重慶南開中學,每周一各個年級的班主任教師都會組織“著裝檢查”,對著裝得體的學生予以嘉獎,對著裝打扮不符合中學生風貌的學生給予訓誡,檢查的具體標準正是源自鏡箴。每一位進入南開學校學習的新生,都會要求背誦鏡箴,而且不時抽背。南開學生的入學手冊上也專門印有鏡箴,以及其來歷和解釋,接收新生的老師也會詳細逐字逐句解釋鏡箴的含義。直到今天,南開學校的走廊、通道、寢室等處都設(shè)置有一人高的大鏡子,上面刻有鏡箴,既方便師生,也警醒師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