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厚”的朱高熾,在位八個月即病逝。他的死,在諸多明朝史料中,也多回避不提?!恫∫萋洝分胁聹y,他有可能是因為縱欲得了性病。而明仁宗的“好色”,也曾留下不光彩的一筆。他登基后的第一年,就派人去福建大選美女,國子監(jiān)祭酒李時逸上奏章勸阻,一向仁厚的朱高熾大怒,當場把李時逸打得死去活來。這時的他已經(jīng)重病在床,但即使是生命最后時刻,他聽說李時逸沒被打死時,依然念念不忘,在病床上對陪侍身旁的大臣夏原吉恨恨大罵:“李時逸他羞辱我??!”
給去世前的朱高熾“添堵”的李時逸,在朱高熾去世后,差點因此招來殺身之禍。當時即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本來先派了一個使者,抓李時逸前來問好。使者前腳剛走,朱瞻基越想越恨,竟接著又派了個使者,傳令不必訊問李時逸,直接將這個羞辱先帝的逆臣殺了。可巧的是,兩撥使者居然沒有碰面,第二個使者來到監(jiān)獄的時候,卻見李時逸已被先前的使者帶走了。見到李時逸的朱瞻基,一開始依然怒火萬丈,大怒說:“你這個逆臣,到底為什么事惹怒了先帝(朱高熾)?”李時逸回答說:“沒什么,我就是勸皇帝不要過度寵信嬪妃,更不要和太子疏遠?!本瓦@一句話,本來殺氣騰騰的朱瞻基當場轉(zhuǎn)怒為喜,不但赦免了李時逸,還令他官復原職。這場殺身之禍,就因兩個使者的陰差陽錯,就此擦肩而過。
開創(chuàng)“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比起受氣二十多年的父親,可以說“生在蜜罐里”。和建文帝朱允炆一樣,他從小也和祖父“隔輩親”,朱棣不待見朱高熾,卻對孫兒朱瞻基格外疼愛。朱高熾太子位搖搖欲墜的時候,他就被立為“皇太孫”,而且悉心培養(yǎng),連遠征瓦剌都帶在身邊。青少年時的朱瞻基,曾在永樂十二年(1414)宮廷飲宴中,當場表演射箭,博得滿堂喝彩,朱棣又特意考他文采,出上聯(lián)“萬方玉帛風云會”,朱瞻基不慌不忙,脫口而出下聯(lián)“一統(tǒng)江山日月明”,喜得朱棣心花怒放。朱棣在世的時候,經(jīng)常評價朱瞻基說:“這孩子像我啊!”
自幼文武雙全的朱瞻基,琴棋書畫皆有造詣,尤其是寫詩,不但是愛好,還是治國方法。他給大臣下命令的主要方式,就是給大臣寫詩,其治國思想,也往往寄于詩中。比如他在召武將飲宴的時候,賜詩說“慎守只需學李牧,貪功何必學陳湯”,確立了明王朝的國防戰(zhàn)略。他還給楊士奇賜詩說“朝廷治化重文教,旦暮切磋安可無”?也正是從這時起,文官治國成為了明王朝的基本國策。
比起祖父朱棣重視民生來,朱瞻基也同樣如此,在“親民”方面,他甚至更近一步。宣德五年(1430)清明節(jié),祭祀歸來的朱瞻基,走訪京城郊區(qū)農(nóng)家,不但考察民情,更親自嘗試農(nóng)業(yè)勞動,扛著農(nóng)具耕了一圈地。事后他對大臣感嘆說:“我才干了這么幾下農(nóng)活,就累得受不了了。都說農(nóng)事最辛苦,今天我總算信了?!庇H身體驗了農(nóng)事艱辛的朱瞻基,之后減免賦稅,與民休息。并選拔精干官吏出任地方知府,明朝名臣況鐘,就是在這次體驗生活后得以任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