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但這并不表示他薄情,相反,他對自己的兩個兒子的教育可圈可點。他給兩個兒子取名培寬、培恕,因為“寬恕是我一生的自勉” 。像父親一樣,梁漱溟也很注意培養(yǎng)兒子們的個性。他對長子培寬有“多年父子如兄弟”之誼。梁培寬回憶說:“父親對我完全是寬放的……我在父親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種精神上的壓力。他從不以端凝嚴(yán)肅的神氣對兒童或少年人……先父認(rèn)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勵。他不同意的,讓我曉得他不同意而止,卻從不干涉?!币淮瘟号鄬捒荚嚨?span lang="ZH-TW">59分,曾拿學(xué)校要求補(bǔ)考的通知給父親看?!八豢戳艘谎?,就又還給了我?!绷菏殚L年為社會奔走,居無定所,無睱顧及家庭,兩個兒子寄居親戚家,他就要求長子培寬多帶帶弟弟培恕,讓培寬“研究研究恕之受傷或受‘病’在何處,當(dāng)如何藥之”。
即使在他奔走忙碌的空隙,梁漱溟也會和兩個孩子一塊聚聚。“兩三個星期,會接我們過去和他聚會,他的朋友、學(xué)生來找他,無非談?wù)摰氖顷P(guān)于國家、社會的事情?!?span lang="ZH-TW">
梁漱溟的家信是溫厚的,他關(guān)懷、培養(yǎng)兩個兒子的人品與學(xué)業(yè)?!皟扇酥詡骶喛础拑核鲭m不甚好,尚清爽簡潔,但開頭一句無主詞,在文法上是不行的,或漏去一‘我’字耶。恕所作太簡短,總是因為他對所作之事無興趣之故,勉強(qiáng)他多寫怕也不行的?!薄拔业脑瓌t是:一個人要認(rèn)清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的興趣。你們兄弟二人要明白我這個意思,喜歡干什么事,我都不阻攔你們的(1943年2月28日)。”
在長孫梁欽元出生時,遠(yuǎn)在重慶的梁漱溟高興之后給兒媳婦寫了一封甚為動情的信,培寬至今仍保存著這封信。梁漱溟在信中說,“得聞危險期過去了,我不去看你。但你是人才的生產(chǎn)者,想到這一點你該是自慰的?!?span lang="ZH-TW">
梁漱溟聽任孩子們自由選擇,他對他們唯一的要求是不要做“自了漢”,就是不要成為只顧自己的人,標(biāo)準(zhǔn)是“在人生道路上不趨于低俗,在識見上不流于淺薄”。
梁漱溟的寬放教育貫穿始終,他的教育顯然是成功的。1944年梁漱溟再婚時,培恕不愿意接受后母,抄一首寫孀婦的詩“故人恩義重,不忍復(fù)雙飛”給父親看。梁漱溟看后點點頭,就算父子交換意見了。
他的家教使得兒子在多災(zāi)難的世紀(jì)得以平安度過,梁培寬、梁培恕一生不喜出頭露面,為人低調(diào)。大概正因為如此,兩人在歷次運(yùn)動中都沒有遭到太多的磨難。
梁先生晚年給兩個兒子打了個電話說,我老了,需要你們照顧。郭齊勇教授曾對梁培恕先生說:“你很幸福,你有一個這樣的父親需要你繼續(xù)工作?!?span 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