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獎勵的懲罰,胡蘿卜大棒失效了(2)

驅動力 作者:(美)丹尼爾·平克


但是一旦過了這道門檻,胡蘿卜大棒就可能會得到與其初衷正好相反的結果。本來是想要提高積極性的機制最后降低了積極性;本來是想要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策略最后卻抑制了創(chuàng)造力;本來是想要讓好人好事越來越多實際上卻讓好人好事越來越少。與此同時,獎勵和懲罰沒能限制消極行為,反而讓它們大爆發(fā),讓欺騙、癮癖和目光短淺的危險行為越來越多。

這很奇怪,不過胡蘿卜大棒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會失效。但正如愛德華 .德西的索瑪拼圖實驗所證實的,很多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應該有效的行為所產生的結果,與我們的直覺正好相反:我們希望得到的越來越少,不希望得到的越來越多。這就是驅動力2.0系統(tǒng)的漏洞。無論我們是在印度發(fā)盧比,還是在以色列用錫克爾,無論我們是在瑞典抽血,還是在芝加哥畫人物寫生,這些問題都會出現(xiàn)。

我們希望得到的越來越少

一部在美國文壇最經久不衰的作品,給我們上了一堂有關人類積極性的重要一課。馬克·吐溫在其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第2章里寫道:

湯姆接到了一個無聊的任務,把波莉姨媽75平方米的柵欄刷成白色。這項工作一點都不能讓他興奮,“生活對他來說太乏味了,活著僅是一種負擔。 ”

就在湯姆正要灰心絕望的時候,一條“聰明絕倫,妙不可言”的妙計涌上心頭。他的朋友本漫步到他面前準備嘲笑他的時候,湯姆做出了很疑惑的表情。他說,把顏料涂到柵欄上不是苦差事。它是一種特權,是一種內在激勵方式。這活兒看起來很誘人,當本問他能不能親自刷幾下的時候,湯姆拒絕了。直到后來本以自己的蘋果作為交換,湯姆才給了他刷柵欄的機會。

很快,其他男孩也來了,他們都掉進了湯姆的圈套,好幾個男孩都刷了柵欄,而且最后這都算做湯姆的功勞。

從這個有趣的情節(jié)里,馬克 .吐溫提煉出了一條重要的有關積極性的原則: “所謂‘工作’就是一個人被迫要干的事情,至于‘玩’就是一個人沒有義務要干的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