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太極拳修養(yǎng)身心的內涵(2)

國學與太極拳:中國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作者:藍晟


一、舒適為本,愉悅自我

許多練習太極拳的人都強調“刻苦練功”,但越“刻苦”越容易出現(xiàn)動作僵硬、精神緊張、神意呆滯的現(xiàn)象,不僅不能獲得練太極拳的樂趣和所應有的健身效果,甚至有人還會出現(xiàn)因鍛煉不得法而損傷身體的現(xiàn)象。

智勇太極學所推崇和傳播的太極拳,講究練拳時“找舒適”,找到舒適“舒適練”。不舒服是因為練拳不得法,因此,會越練越舒適,越練越愉悅,越練軀體氣血越通達,越練內心越幸福。當代人生活緊張,因此,普及這種“找舒適,舒適練”的太極拳,對緩解壓力、放松身心、促進氣血循環(huán)、幫助實現(xiàn)延年益壽很有好處。

二、自然呼吸,了無痕跡

我們所主張的太極拳,不強調用特殊的呼吸法。太極拳在整個演練過程中,應與大自然的山河日月一樣,不過分地強調什么,更不去設定特殊的呼吸法,練拳時如果過分強調呼吸,則違背了太極拳自然無為的本來狀態(tài)。

行拳走架的過程中不管呼吸,就如水入沙中,了無痕跡,這樣天長日久,自然會形成“深細勻長”的呼吸狀態(tài),從而在不知不自覺中進入練太極拳的美好意境,這樣,身體反而能自然而然地獲得健康,精神更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滋養(yǎng)。

三、借假修真,錘煉神意

我們所推崇的太極拳,非常講究借假修真——憑借形象思維,把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的景象,通過“摹擬”想象的方式,“制造”出某種、數(shù)種、數(shù)十種具體的物象,然后通過這些“虛無”的具體物象,來修煉自身的內在真意——真意就是“有意若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就是“時機與奧妙”出現(xiàn)的瞬間,這個瞬間太極拳稱之為“神意的隱顯”。

太極拳的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帶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鮮明特征,不是單純的體育運動項目所能概括的,甚至比日本醫(yī)學專家春山茂雄所倡導的(《腦內革命》一書的作者)“腦內革命”更有可操作性。春山茂雄認為“制造形象”的右腦鍛煉法,是延緩衰老的最好方法,因為“右腦具有人類睿智的精華”。

太極拳的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來自中國古人“借假修真”的智慧,是最好的右腦鍛煉法。

四、靜動一如,空中妙有

“靜中觸動動猶靜”,“意在先,內氣催姿勢”等身心功夫的內在啟動順序——這些傳統(tǒng)太極拳的真髓,必須予以保留之、傳播之,否則,不僅僅是太極拳、太極文化領域的重大損失,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大損失。失去了這些“反求諸己”、“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的技藝、理念,太極文化的核心內涵就會大打折扣。

智勇太極學中的太極拳技藝,其陰陽變化規(guī)律,其動作姿勢的產(chǎn)生,都是因靜而動,因內達外的。舍此就會“本末倒置”,離“道”日遠。

五、祛病延年,和諧身心

智勇太極學中的太極拳拳友之間的交流途徑,依次以推手(亦稱揉手、搭手、打手)、穿手(川手)、散手的進步階梯來進行訓練的。在此過程中,要遵循“戒定慧”三學途徑?!敖洹本褪墙溆昧?,避免“角力、蠻推”等;“定”就是中正安舒,平和流通,舍己從人;“慧”就是生發(fā)出太極拳的智慧來,身心和諧,常樂我凈。

智勇太極學中的太極拳拳友之間的交流,是一種檢驗神意氣(太極之陰)和形體動作(太極之陽)是否成為整體,太極拳的盤拳走架是否正確等的方式。比如推手(推手是門派內師兄弟之間的功夫訓練),不是意氣之爭,不論功夫的高低輸贏,而是為了戰(zhàn)勝自己想用力的習慣,讓心態(tài)在壓力面前保持輕松平衡,讓氣血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流通;此外,這也是一種相互之間通過神意氣進行深層次滲透性按摩的有效方式,對促進太極拳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和提高身心修養(yǎng)很有幫助,既文明又有情趣,既高雅又健身效果明顯,符合現(xiàn)代人文明交往的需要,也符合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更能取得祛病延年、健美身形、和暢氣血、完美身心的效果。

六、中正安舒,調劑陰陽

智勇太極學中的太極拳,并不把動作是否漂亮,是否有難度當成練拳的標準,而是主張以松穩(wěn)慢勻、松散透空、松空圓滿、松化凈定的內在精神境界的高度和諧為使命。

松穩(wěn)慢勻:松,就是從神態(tài)到動作都不能緊張;穩(wěn),就是從精神到體態(tài)都要保持平衡;慢,就是動作緩慢;勻,就是動作、姿勢、呼吸都均勻。

松散透空:散是均勻地散開、混化,意識帶動內外之氣均勻地布滿虛空;透是身體的通透度要好,沒有僵直、凹凸、阻礙之處;空是真正的身心通達。

松空圓滿:空了之后才能圓、才能流通,然后,能量才能飽滿,生機才能顯現(xiàn)。

松化凈定:化是混化、混融、交流、融匯之意;凈是內心里沒有想不開的問題,寧靜祥和;定是中正、中定、中空,作用是調劑陰陽使之歸于平和、平衡。

以上四個途徑,是修學太極拳,實踐國學以修身應該逐一抵達的身心境界——通過內功境界、水性境界、神明(圓覺)境界來一點點實現(xiàn)。不管今生今世是否能達到之,太極文化的修學者,一定要追求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