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一個基本概念,經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jù)指控二人犯罪。于是警方分開囚禁這兩名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并向雙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選擇:
若一人認罪并作證檢控對方(相關術語稱“背叛”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jiān)15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關術語稱互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jiān)一年半。
若二人都互相檢舉(互相“背叛”),則二人同樣判監(jiān)三年。 嫌犯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才能將自己個人的刑期縮至最短?兩名嫌犯由于隔絕監(jiān)禁,并不知道對方選擇;而即使他們能交談,還是未必能夠盡信對方不會反口。就個人的理性選擇而言,檢舉背叛對方所得刑期,總比沉默要來得低。試設想困境中兩名理性嫌犯會如何做出選擇:
若對方沉默、背叛會讓我獲釋,所以會選擇背叛。
若對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對方才能得到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會選擇背叛。
兩人面對的情況一樣,所以兩人的理性思考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選擇背叛。
囚徒困境反映的是聰明的利己主義者的悲哀:每個人最聰明的選擇,最終并導致集體的悲劇。
囚徒困境假定每個參與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尋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關心另一參與者的利益。
實際上,“囚徒困境”是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現(xiàn)象的一個抽象概括,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意義。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沖突,各人追求利己行為而導致的最終結局,是一個對所有人都不利的結局。比如,廣告戰(zhàn)、價格戰(zhàn)、冷戰(zhàn),本質上都屬于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