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5日
僅僅局限于工人,當然不行。國民革命軍現在在革命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支軍隊的成分不是單一的。其革命性的內在保障是完全不夠的。隨著階級斗爭的激化,軍隊內部的波拿巴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傾向的發(fā)展將是不可避免的,這個過程的速度可能是極其迅速的。革命性的保障在哪里尋找?答案是清楚的:在底層,在中國的群眾中,在他們的政治組織性中,在他們與工人的真正的合作中。這個合作怎么組織?我們的革命已經揭示了其歷史形式:與工人蘇維埃聯(lián)系在一起的士兵蘇維埃。應該從最大的工業(yè)中心的衛(wèi)戍部隊開始。士兵的思維和感受應該和上海、漢口等地的工人一樣。上海的工兵代表蘇維埃至少應該具有1905年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蘇維埃在國家生活發(fā)展中的意義。
但不能局限于軍隊。應該盡可能地把城市居民的半無產階級下層吸引到蘇維埃制度中,克服他們的分散性。
與此同時,需要把蘇維埃擴展到農村,為此利用現成的農民組織,深化和激化它們與地主富農武裝隊伍的斗爭。
但這些蘇維埃與國民政府的關系如何?須知蘇維埃是奪取政權的斗爭機構,或是政權機構。然而在中國,存在著國民黨任命的政權。會不會由此造成雙重政權?這個雙重政權是否會成為“反動派的幫兇”?
這樣議論的人是因為不明白,中國革命將不可避免地經歷雙重政權時期,即經過這樣的時期后,在無產階級先鋒隊領導下覺醒的和組織起來的群眾將與今天的政府爭奪政權。雙重政權是不可避免的階段,對今天的狀態(tài)來說,它是革命的進步階段。
但須知布爾什維克曾反對過雙重政權。對,那是在布爾什維克把革命從雙重政權引到更高的階段——單一的蘇維埃政權——時。現在中國的任務還不是這樣。首先需要創(chuàng)建蘇維埃,即把群眾組織起來進行革命活動,不是以膚淺的——現在已經是十分反動的——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形成無產階級與農民的合作,而是在蘇維埃的廣闊舞臺上。在中國還沒有蘇維埃、絕大多數勞動者還不知道蘇維埃時,提出“一切政權歸蘇維?!钡目谔枺腔闹嚨?。應該從創(chuàng)建蘇維埃開始,在現在的條件下,蘇維埃就能開辟雙重政權的時代。只有在這個雙重政權的基礎上,將能也應該能在“全部政權歸工農代表蘇維?!钡目谔栂逻M行工作。
1927年4月6日
列寧十分尖銳地把落后的、受壓迫的國家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壓迫國家對立起來,但這根本不意味著階級斗爭的規(guī)律對前者來說可以廢除。對像中國這樣落后的受壓迫國家來說,其民主革命與民族解放戰(zhàn)爭融合在一起。在這場戰(zhàn)爭中,無產階級不是作為失敗主義者,而是祖國的保衛(wèi)者出現,雖然它還不是社會主義祖國。為什么?其原因就是無產階級支持民主革命,雖然它的內容是資產階級的。不把這兩者進行對比,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對交戰(zhàn)雙方——廣州和英國——平淡的和平主義的中立。第二國際的立場實質上就是這樣。
但爭取民族獨立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戰(zhàn)爭是階級政治的形式之一。資產階級甚至在其部分卷入革命或革命戰(zhàn)爭時,也力圖以勞動者為代價進行革命或戰(zhàn)爭,盡快與反革命勢力——在當前的情況下,就是與外國帝國主義——達成協(xié)議,仍是以本國勞動群眾為代價。因此,無產階級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所有基本革命戰(zhàn)略原則,對民族解放戰(zhàn)爭也同樣適用。中國民族民主統(tǒng)一的道路有兩條,正如革命戰(zhàn)爭的兩種方法一樣:一條是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另一條是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
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在關于殖民地問題的報告中,列寧不僅尖銳地把殖民地解放戰(zhàn)爭與帝國主義掠奪戰(zhàn)爭對立起來,要求支持前者并進行反對后者的斗爭,還不懈地提示,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在決議中,沒有一字講到無產階級一定要在資產階級的政治領導下投入斗爭,就不用說共產黨一定要加入資產階級的領導組織了。相反,決議要求無產階級反對擔任領導的民族資產階級。
我們試著扼要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不進行爭取無產階級專政的斗爭,反對沙皇就可以建立蘇維埃。為什么就不能在不直接提出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的情況下,通過蘇維埃幫助進行反對中國軍閥、買辦、農奴主和外國帝國主義分子的聯(lián)盟的斗爭呢?為什么?
如果斯大林曾(現在呢?)認為,中國的統(tǒng)一應該由國民黨的資產階級首腦進行,后者通過國民黨讓共產黨服從自己,使它失去了起碼的獨立(甚至是報紙?。?,并通過反動官僚管理贏得的領土,如果這樣理解民族革命的話,那當然就沒有蘇維埃的位置了。如果認為
不僅是右的,還有中左的
國民黨的資產階級首腦
不能把民族民主革命進行到底,甚至進行到一半,它必將與帝國主義分子相勾結,如果明白這點,那時就應該及時地準備取代這個領導,現在就更加需要這樣做。
取代不意味著簡單地用汪精衛(wèi)代替蔣介石:其結果可能是——同樣是湯,只是更稀點。問題不是用人物來解決的。取代意味著籌備革命政府,它不是口頭上,而是實際上依附于工人、小資產階級、農民和軍隊的士兵群眾的。只有把符合革命條件、群眾的覺醒、對獨立行動的向往、對生活條件的改造等的組織給予這些群眾,才能實現這點。這個組織就是蘇維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