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螞蟻的興起(11)

超個體 作者:(美)伯特·荷爾多布勒


有證據表明,一些樹生螞蟻還會采集一些花粉、真菌孢子和菌絲作為額外的養(yǎng)分。至少有一種切葉蟻的成員——看門蟻(Cephalotes)食用富含氮的鳥類排泄物。一些弓背蟻種類(包括東南亞巨型弓背蟻)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在弓背蟻中腸上皮共生的細菌的功能之一就是降解氨,這是一種強大的細胞毒素。這種細菌Blochmania floridanus可產生脲酶,能將氨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從而使這些鳥類的糞便安全進入螞蟻宿主的消化系統(tǒng)。

在全世界所有主要的生境中,大部分臭蟻亞科和蟻亞科物種都非常努力地保持與半翅目昆蟲的共生關系。而切葉蟻亞科這樣的努力略少,而猛蟻幾乎從來沒有。盡管缺乏定量的數據,在博物學研究中,一般都會觀察到這些差異,這似乎清楚地表明臭蟻亞科和蟻亞科通過與其共生的半翅目的協(xié)同進化,在其生物量的增長和多樣性方面都得到了好處。這些觀察使我們得出了朝代演替假說。

朝代演替假說

發(fā)生在6 500萬年前中生代末期(白堊紀/第三紀早期)的大滅絕事件,終結了蜂蟻物種,但是在身體構造上更原始的猛蟻戰(zhàn)勝了困難得以繼續(xù)發(fā)展。當開花植物進行重組并持續(xù)擴張,在世界范圍取代了大多數的古老的裸子植物,森林的落葉層變得更為復雜。(在結構、化學和小氣候方面,被子植物森林的落葉層對于螞蟻族群來說,比那些裸子植物的要好得多。)居住在落葉層、地面以及森林和稀樹草原植被中的昆蟲也相應地在多樣性和數量方面不斷發(fā)展。在距今6 500萬年到5 000萬年的古新世和創(chuàng)新世早期,猛蟻在這個有利的時期經歷了適應性的輻射,其中一些屬又得到了恢復,并且一直生存到今天。

在猛蟻擴張的過程中,或者更精確地說,在猛蟻擴張的末期,可能不晚于創(chuàng)新世早期,切葉蟻開始了它們自己的輻射。不管是獵物還是巢穴位點,它們都成為猛蟻可怕的競爭對手。有一段時期在生物數量和多樣性方面,它們達到了猛蟻的水平,隨后很快超過了猛蟻。許多切葉蟻在飲食中加入了種子和油質體,因此添加了重要的油和碳水化合物。至少部分由于這個原因,它們得以更加有效地擴張到沙漠和干燥的草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