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國本部”在英語中一般是指邊疆地區(qū)以外的中國國土,其范圍大體相當于清代的“關內十八省”,以別于采取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中國東北(滿洲)、內外蒙古、西藏、新疆等中國邊疆地區(qū)?!爸袊衼啞币话阒钢袊谥衼喌貐^(qū)的領土,即新疆?!g者注
②1969年10月的大罷課在當年10月15日《哈佛紅》的《結束越南戰(zhàn)爭:支持民族解放陣線》(End the War: Support the NLF)一文中有記述。1970年4月16日《哈佛紅》的《暴亂破壞了哈佛廣場:窗戶被打碎,數(shù)十人受傷》(Rioting Devastates Harvard Square; Windows Smashed,Scores Injured)一文詳細記述了發(fā)生在哈佛廣場的暴亂。1970年5月5日《哈佛紅》上《衛(wèi)兵殺死四名肯特州立大學學生;罷課席卷全國》(Guard Kills 4 at Kent State; Strikes Sweeps Nation)一文記述了肯特州立大學流血事件和學生決定罷課的情況。國際事務中心(CFIA)拒絕否認自己的教授和美國政府有聯(lián)系,其中一例參見1970年5月7日《哈佛紅》的《國際事務中心的澄清聲明》(The Mail; CFIA Clarification)。1970年5月6日《哈佛紅》上《爭取民主社會學生聯(lián)盟攻擊香農樓失敗》(SDS March on Shannon Hall Fails)記述了那個夜晚學生對哈佛燕京學社的攻擊。當時東亞研究中心的辦公室在鄰近的梵瑟樓里。1970年12月7日的《哈佛紅》上《國際事務中心爆炸損失不大》(CFIA Bombing Damages Little)一文記述了國際事務中心圖書館的爆炸事件。當時擔任國際事務中心圖書館館員的菲爾德(Maury Feld)在2004年12月的訪談中提到,當年激進組織“爭取民主社會學生聯(lián)盟”(SDS)的學生曾在爆炸前來圖書館附近踩點。當時,哈佛教師普遍認為這些學生就是一群“暴民”,參見我在《哈佛燕京學社簡史》(第17頁注解①曾引)中所引哈佛燕京學社的會議記錄及1970年5月18日傅高義寫給費維愷的信(見哈佛檔案館傅高義檔案)。
??關于傅高義寫給基辛格的信,參見哈佛檔案館傅高義檔案中1970年5月7日的信。有關對費正清的批評,參見費正清本人的自傳(Chinabound)第399頁。那些年里哈佛的不安和危險,在埃文斯的費正清傳記中第274頁至275頁有記述。在傅高義給基辛格寫信兩天前,一些哈佛的亞洲問題研究專家給當時的尼克松總統(tǒng)發(fā)了一封電報,催促他把美軍從東南亞撤回來。簽名的專家里包括費正清、史華慈、孔杰榮和羅索斯基。參見1970年5月5日《哈佛紅》上的《十一位亞洲研究專家聯(lián)名發(fā)電報吁請撤軍》(11 Asian Specialists Urge Withdrawal in Telegram)一文。2005年3月4日羅叟在訪談中談到,盡管有了炸彈威脅,但費正清仍然堅持工作。
關于費正清圖書獎(Fairbank Book Prize),請瀏覽網(wǎng)頁:www.historians.org/prizes/A WARDED/Fairbank. 美國歷史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制定的評獎規(guī)則是:“任何有關現(xiàn)代或當代中國的未出版的首部英文專著都可以考慮。評委們希望被選作品能夠將博士論文的專題研究放在更為寬廣的比較分析、理論分析或歷史分析框架中,能夠擴展知識、引發(fā)人們思考論文主題之外的更多問題。獲得學位到提交手稿之間的時間間隔沒有限制。評審委員會委員由費正清中心主任任命,委員中可能包括中心的學者,也會包括不從事中國研究的其他領域的專家。哈佛大學出版社對獲得費正清圖書獎的作品享有優(yōu)先出版權?!钡谝粚玫馁M正清圖書獎于1969年頒給了奈地田哲夫(Tetsuo Najita)的作品《妥協(xié)政治中的原敬,1905~1915》(Hara Kei in the Politics of Compromise,1905-1915)(麻省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1967)。哈佛師生中,曾獲得費正清圖書獎的有:賈祖麟(Jerome Grieder,1971年得獎)、艾愷(Guy Salvatore Alitto,1979年得獎)、杜贊奇(Prasenjit Duara,1989年得獎)、賴世和研究所的戈登(Andrew Gordon,1991年得獎)、??颂?Carter Eckert,1992年得獎)、裴宜理(Elizabeth Perry,1993年得獎)、柯文(Paul Cohen,1997年得獎)等。桑德(Jordan Sand)2004年獲得這個獎項,獲獎作品是《現(xiàn)代日本的房屋和家庭:建筑、室內空間和資產階級文化,1880~1930》(House and Home in Modern Japan: Architecture,Domestic Space,and Bourgeois Culture,1880~1930),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出版,被列為澤默主持下的出版項目中的一部作品(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