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塑造出色的人物(4)

電影編劇創(chuàng)作指南 作者:(美)悉德·菲爾德


出于同樣原因,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你想買某樣東西而發(fā)現(xiàn)你遇到了一位不滿于現(xiàn)狀的售貨員,并且認為他(她)自己要高你一等?那是一種態(tài)度。你是否曾經(jīng)出席過某個社交集會而自己衣著太考究或太隨意,實際上就是沒有穿“對”衣服?而有些人或許還會不時地提醒你,表達他們對你的失當禮儀感到驚訝。這種行為舉止方面的正派或正統(tǒng)感反映了一個人的態(tài)度。他們真切地相信自己是對的,而你則是錯的。判斷、看法和評價都源自于態(tài)度。這是人們作出的理性判斷。在伍迪·艾倫的影片《安妮·霍爾》(Annie Hall,1977)里艾爾維·辛格是這樣說的:“如果那個俱樂部的會員中有和我相同的人,我就絕不會加入?!?/p>

知道了你的人物的態(tài)度,就使得你能夠通過他們的行動和對白來表現(xiàn)他(她)是什么樣的人。他(她)熱衷于或者厭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職業(yè)嗎?人們通過態(tài)度來表現(xiàn)自身各個不同的方面——例如,有些人認為社會應該對他們的生計負責,或者他們將自己缺乏運氣歸咎于“你認識什么人”。

有些時候,你可以圍繞一個人的態(tài)度來建立一個完整的場景?!督璧稓⑷恕肥窃谶@方面的一個實例。在情節(jié)點Ⅱ,邁克斯第一次真正地站起來直面文森特時,整個的場景絕大部分都是由這兩個人物的態(tài)度驅動的——憤怒與反抗,邁克斯問文森特:“你為什么不把我殺了再去找另一個司機?”文森特回答說他們兩個人的命運是連著的:“你知道這是機緣巧合,命中注定?!边~克斯說:“你鬼扯,一派胡言!”文森特處于守勢,為自己辯解說:“我全是為了清除那些人渣,殺掉壞人?!?/p>

所有這些唇槍舌劍都是出于一種態(tài)度。兩個人物都想通過表達他們的看法為自己的行為辯解。邁克斯責問文森特為什么要殺人,而文森特則回答說:“不為什么,決定一個人死活根本就沒什么好理由,壞理由?!蔽纳卣f自己根本“不在乎”被他剝奪的那幾條人命:“明白這點吧,老弟。百萬銀河里有千萬星辰而只有一個有斑點,那就是迷失在空間中的咱們,宇宙根本不在乎你。那個警察,你,和我,誰又會注意呢?” 邁克斯緊盯著他,被嚇得目瞪口呆,突然他意識到這樣的噩夢是永遠不會完結的,除非自己站起來勇敢面對并且采取行動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

這種唇槍舌劍也揭示了人物,因為文森特觸及并戳破了邁克斯的泡沫夢境。文森特認為,邁克斯直到現(xiàn)在為止,一直生活在夢想中,在“將來某天”的境界里:在將來某天他將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著手去開辦一家自己的豪華汽車公司;在將來某天他將會去和他的夢中情人相見;在將來某天他將擁有所有這些并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將來某天”。文森特指出:世界上只有現(xiàn)在,只有今天,只有當下,只有現(xiàn)時此刻?!皩砟程臁敝徊贿^是替自己沒有采取行動去實現(xiàn)自己的真實愿望的行為辯解的借口。

在《安妮·霍爾》里艾爾維·辛格(伍迪·艾倫飾)在開場臺詞中表述了自己的態(tài)度,他說:“我對生活的看法基本上就是這樣,盡管充滿了寂寞、痛苦、悲慘和不幸,但又覺得一切都逝去得太快。這是我成年生活的關鍵笑話 它說明了我和女人之間的關系”。這就是影片的基本內容:他和女人之間的關系。電影講述了他的態(tài)度。

有時在區(qū)分觀點與態(tài)度方面會有困難。我的好多學生都會為界定這兩者的特征而爭論不休,不過我告訴他們說這真的無關緊要。當你在創(chuàng)作你的人物的基本內核時,你就猶如手握一個大的蠟質球般的人物,將它分解成四個部分,這不就成了整體與部分了嗎?有誰又會計較哪個部分是觀點,哪個部分又是態(tài)度呢?整體與部分其實是同一個東西。所以,如果你對具體人物的某項特征究竟是屬于觀點還是屬于態(tài)度沒有把握的話,請不要為此擔心,只要在你心里將這兩個概念區(qū)別開來就可以了。

第四個造就一個出色人物的因素是人物的變化或轉變。你的人物在電影劇本的進程中發(fā)生變化了嗎?如果發(fā)生了,這個變化是什么?你能否清晰地闡述它?能將它解釋清楚嗎?你是否能夠從頭至尾地一直把握人物的情感軌跡?在《愛情叩應》(The Truth About Cats & Dogs,1996,奧黛麗·威爾斯編?。├?,兩位人物都經(jīng)歷了某種變化,從而使他們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自我認知。艾爾比最終認識到自己被人所愛的是“她本真的自己”,這樣也就完成了人物轉變過程的整條軌跡。

從《借刀殺人》的開場起,邁克斯就被描繪成一個軟弱的、無用懦弱的人,一個害怕站直了面對公司調度員的人,一個“將來某天” 生活在明信片上的夢想天地里的人。簡而言之,這個設置于超速駕駛的出租車內的憤怒和困惑的場景,讓我們親身經(jīng)歷了邁克斯從懦弱無用到竭力抗爭的內在的轉變歷程,并由此最終導致了影片的結局。邁克斯成就了自己人物的軌跡。

是否要讓你的人物在電影劇本的發(fā)展過程里發(fā)生轉變,取決于這對你的人物是否合適,而并不是絕對必須的。但是,變化、轉變似乎是無所不在的——尤其是身處我們現(xiàn)在的文化氛圍里。我想我們都有點兒像影片《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1997,馬克·安德魯斯與詹姆斯·L·布魯克斯編?。├锏柠湢栁摹び鹊聽枺ń芸恕つ峥茽柹棧?,麥爾文或許是個性格復雜和過于挑剔的人,但是他的戲劇性需求總是會在他言談的最后被說出來:“每當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總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蔽蚁胛覀兠總€人也都是這么想的。變化和轉變始終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如果你能夠在你的人物身上激發(fā)出某種形式的情感轉變,就能創(chuàng)造出行為的軌跡并且增添表現(xiàn)他(她)人物形象的另一個維度。如果你對人物有關的變化有點含糊,花一些時間寫一個一兩頁的短文,記敘他(她)的情感歷程。

在《江湖浪子》里,浪蕩仔艾迪的戲劇性需求是擊敗明尼蘇達胖子,并在一夜間贏得一萬美元。而整個劇本就是圍繞著這個戲劇性行為展開的。當浪蕩仔艾迪在第一輪中與明尼蘇達胖子交手時,他失敗了。驕傲、自負和一副“必輸”的德性——他在比賽過程中喝得太多——使他被擊敗。他不得不被迫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他的確是個失敗者。當他認識到這點時,他和伯特·戈登(喬治·C·斯科特飾)簽約結盟,因為“百分之二十五的東西比百分之百的沒有要多得多”。他認清并接受了那個他認為能夠幫助他成為勝利者的人。浪蕩仔艾迪再次挑戰(zhàn)了明尼蘇達胖子,而這一次他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勝利。他的人物軌跡從一個失敗者發(fā)展到一個勝利者,這就是他的變化,他的轉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