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央行一直不加息?
管理股市是證監(jiān)會的事情,但股民特別在意央行的動作。這是因為央行負責的是宏觀調控,證監(jiān)會負責微觀調控。微觀調控的作用面比較小,而宏觀調控對經濟的影響則是多方面的。
央行的貨幣政策雖然是多方權衡,但其中通貨膨脹和股市絕對是考慮最多的因素。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明確表示,“加息是兩難選擇,在制定貨幣政策時盡量兼顧資本市場的反應?!彼谋響B(tài)是說,加息必然會打擊股市,為了照顧股市,所以暫時不加息。
對于加息這個調控措施,如果不考慮外部條件,只考慮中國經濟的周期,2010年中國經濟應該是加息而非利用存款準備金回收流行性。因為在經濟復蘇期,經濟尚不穩(wěn)固,這時銀行在貨幣數(shù)量應該堅持寬松政策,保證銀行向實體經濟進行充分的信貸投放,以保證各種反周期經濟項目以及經濟復蘇所必需的項目有必要的資金。在價格控制方面及時加息是因為經濟的低迷后的經濟復蘇,資產泡沫有可能抬頭,這時提高貨幣使用價格,可以將資產泡沫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也可以避免資產投機市場占用太多的資金。但是如果考慮到外部因素,情況就又另當別論。在這輪經濟周期中,央行幾乎是采取了相反的經濟策略,非加息而是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種做法在保證中國經濟免遭受外部資金沖擊的情況下,卻為國內積攢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包括通貨膨脹和房地產調控失效等。
2010年到2011年通貨膨脹期間,美國向中國政府提出要么選擇通貨膨脹,要么選擇人民幣升值,但這純粹是強盜邏輯。如果不是美國將自己的矛盾進行對外轉嫁,而是實行所謂的量化寬松,即實際上是直升機撒錢的民族主義救市措施以及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民粹主義之舉,中國早就開始加息了。這兩個行為則是導致中國央行一直不敢輕舉妄動的根本原因。中國人民的勞動成果如果被美國熱錢“剪羊毛”,那還不如便宜了中國有產階層,因為中國國內經濟的失控行為畢竟是“楚人失之,楚人得之”,肥水不流外人田。當然美國這次比較客氣的,如果當時美國政府選擇了藍德公司“戰(zhàn)爭救市”的餿主意,世界將變得更糟。
另外,不加息其實也是為了避免熱錢。熱錢無所謂好壞,只要不進入投機領域掀起泡沫就行。熱錢就是餓狼,是給狼一塊肉讓它老實吃著,還是將狼引入一個陷阱,將其關起來。后者雖然看似巧妙,但是狼會那么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