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律 做自己的CEO(8)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 作者:劉瀾


克萊默基于自己對失敗CEO的研究,建議CEO每天做“自我審計”,問自己六個問題:

第一,你是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頭痛醫(yī)頭”?

第二,你如何回應組織中的逆耳忠言?

第三,你信任的人中是否有人敢于直言不諱?

第四,你是否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第五,你是否在個人利益上貪心不足?

第六,現(xiàn)在是不是該停下手頭工作,想想是否該做別的事情,或者什么也不做?

這樣的捫心自問,其實也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香港企業(yè)家李嘉誠就是這樣做的,他說:“我常常問自己,我有否過分驕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絕接納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愿意承擔自己言行所帶來的后果?我有否缺乏預見問題、結果和解決辦法的周詳計劃?”

■ 傳不習乎

這個傳統(tǒng),至少可以上溯到孔子的學生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每天多次問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guī)蛣e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盡力?我跟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以待?我教別人的東西,自己有沒有親身實踐?”最后一句的“傳”是指自己教別人,“習”指的是實習、演習。

曾子問自己的三個問題,同樣適用于今天的CEO和其他管理者:“我?guī)凸蓶|、幫組織辦事,有沒有盡心盡力?我跟同事、合作伙伴、顧客等打交道,有沒有誠信以待?我教導員工要做到的,自己有沒有身體力行?”這三個問題,最后一個最重要。因為“傳”是CEO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而“忠”與“信”已經包括在CEO要“傳”的內容之中。

因此,當CEO每天梳頭或者刷牙的時候,面對鏡子里的自己,問這樣

一個問題就夠了:傳不習乎—我教導員工要做到的,自己有沒有身體力行?

■ 管理學院管理水平最落后?

管理學院往往是管理得最差的學院,這聽起來相當諷刺,不過這句話不是我說的。下這個結論的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陸正飛,他是2007年11月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么說的。

采訪的由頭,是該學院罷免何志毅教授案例中心主任的職務,引起強烈反彈,演化為該學院在半年內的又一起沸沸揚揚的人事風波。上一起風波在半年前,因為光華管理學院解聘鄒恒甫教授而引起。何志毅和鄒恒甫都把矛頭指向當時的院長張維迎,認為他是泄私憤、搞報復。

陸正飛說,北大和其他高校的管理學院,管理問題往往是各個院系中最多的,管理水平也總是落后的。陸正飛分析的原因是:“關鍵在于管理學院相對于傳統(tǒng)院系是新生事物,太年輕。管理學院的管理者遇到的都是新問題?!?/p>

我不同意這個分析。太陽底下沒有很多新問題。管理這個學院或者那個學院,沒有本質不同。更進一步說,管理一個學院,跟管理一個醫(yī)院、教會、企業(yè),盡管有不同,但是區(qū)別不是看上去那么大。實際上,正是因為管理之道有普遍性,管理學院才得以存在。

■ 管理學院“傳不習”

陸正飛說其他高校的管理學院管理差,不知道其他高校是否同意。假設他說光華管理學院管理差的現(xiàn)象是真的,那么我相信,關鍵在于,或者關鍵之一在于:管理學院講授的東西,院長和教授們自己有沒有在實踐?

張維迎是傳道授業(yè)的教授,同時也是相當于CEO的院長。據說張維迎要求學院的老師,每天起床后問自己三個問題:中國沒有北大行不行?北大沒有光華行不行?光華沒有我行不行?其實如果真要反躬自問,一個問題就夠了:“傳不習乎?”—我作為教授傳授給學生的,我作為院長要求員工的,我自己有沒有身體力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