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藝術(shù)氛圍(2)

洛克菲勒回憶錄 作者:(美)戴維·洛克菲勒


父親為之驕傲、歡欣的是他收集的大量中國明朝和清朝康熙時期的陶瓷。1913年,他就買下了J·P·摩根公司(J。P。Morgan)大量收藏品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且終身保持了對這些美輪美奐物品的濃厚興趣。他收集的康熙時期的物品中有很多是巨大的寬口陶器,它們比我小時候的個頭還要高。它們被安置在特別定做的臺子上,展放在10號2層幾個房間里的顯著位置。那些陶器看上去磅礴宏偉-有種排山倒海的氣勢。他還買了許多小一些的物品,包括神話傳奇動物和人物的塑像,色彩細膩,巧奪天工。我的腦子里至今還能想起一幅畫面-那是他用放大鏡在檢查自己打算買下的陶瓷,要確保那些陶瓷未曾破損、修復(fù)過。

母親也喜愛亞洲藝術(shù),但是她更喜歡中國和朝鮮的更加古老時期的陶瓷和雕塑,以及亞洲其他地區(qū)的佛教藝術(shù)形式。她在12號有一間屋子,我們稱之為“佛教屋”,里面有許多佛像和觀音像,屋子里的燈光調(diào)得很暗,整個屋子彌漫著濃郁的焚香味道。

母親在收藏方面還有一個搭檔,是她的大姐露西。露西姨媽從小就幾乎全聾了,你必須站到離她很近的地方對著她的耳朵大聲喊,才能讓她聽見。盡管有此殘疾,她卻是個意志堅定的旅行家。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她周游世界,走訪了許多偏遠的地方,而當時旅游是一種比現(xiàn)在危險得多的活動,尤其對未婚婦女來說。1923年,露西姨媽乘坐火車在北京和上海之間旅行的時候,遭到了土匪的襲擊。火車上有數(shù)人被殺,她也被綁架了。她被放在驢背上藏進了深山,當時,土匪的計劃是要挾持她索取贖金。當土匪們聽說政府的軍隊在窮追不舍的時候,便突然將她拋棄了。露西姨媽在半夜時分摸索著來到一個帶有圍墻的村莊。她沒有獲準進去,便在一個小窩棚里過了夜,直到早晨才被允許進村。那天晚些時候,她才獲救。

無論到什么地方,露西姨媽都要購買藝術(shù)品-而且常常是在偏遠的地方,以最低廉的價格購買。她還時不時地為母親買些東西,然后用大柳條箱托運到我們在紐約的家。幸運的是,露西姨媽很有品位。她對日本江戶時期(1600~1868年)的花鳥復(fù)制品和能樂舞裝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在日本十分珍貴,且非常罕見-并在40年的時間里買進了許多。此外,她還收集了一大批歐洲和英國古陶瓷,包括18世紀邁森陶器的全套MonkeyBand,造型設(shè)計是約翰·坎德勒。她在1955年去世以前,將這些收藏品的大部分留給了羅得島設(shè)計學院(RhodeIslandSchoolofDesign)-我母親也為該學院捐獻了她收藏的18世紀、19世紀日本藝術(shù)大師葛飾北齋、歌川廣重和喜多川歌麿的復(fù)制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