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誤區(qū):使血液中較低維生素含量達到正常是很必要的

飲食觀念誤區(qū) 作者:(德)烏多·波爾默


眾所周知,血漿中偏低的維生素含量會被視為該種物質匱乏。但是實際上,另一種解釋也是同樣有意義的:盡管處在不斷變化的條件下,身體中每個器官還是在盡量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內環(huán)境。這個過程人們稱之為同態(tài)。身體會適應性地通過“吸收增加”或者“排出減少”調節(jié)血液濃度值的高低。因此,不能簡單地透過維生素或者膽固醇含量就對這些物質的供應作出推斷。真正重要的問題,是要弄明白為什么身體會在某種狀態(tài)下將數(shù)值調高或者調低。

特別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就是有關維生素B2(核黃素)和葉酸的例子。很多瘧疾流行地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這兩種物質的“缺乏癥”。如果醫(yī)生懷著善心給人們補充了“缺乏的”維生素,那么他很快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瘧疾病人明顯增多了。瘧原蟲在血液中繁殖恰恰需要這兩種維生素,而補充藥片正好能夠使它們從中受益。這種“物質缺乏”很明顯具有生物意義,它是為了能夠將寄生蟲抑制在很小階段,并由身體控制局面。一些瘧疾預防藥就具有降低維生素含量的功能。如果為了防止由主觀臆想的缺乏癥就吞下了維生素藥片,很可能會促進一些危險疾病的爆發(f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