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當時是鬧學潮的積極分子,希望受到挫折后,精神很痛苦。這年他大哥和二哥回鄉(xiāng)分家,母親心愛的妹妹和弟弟先后死去,她自己也病倒了。胡適憂心如焚,感到前途茫茫;幸好新公學解散時,得了二三百元的欠薪,勉強還可在上海待下去。但也不是長久之計,于是他開始到社會上謀事,尋求一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1910年2月原中國公學英文教員王云五介紹他到華童公學教小學生國文。這所學校在上海閘北海寧路,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所辦的學校,專收貧民子弟。這時生活雖可暫時維持下去,但精神上還是沉悶,心緒灰冷,百無聊賴。在此憂愁煩悶的時候,又遇到了一班浪漫的朋友,也就跟著他們墮落了。他說:“幸而我們都沒有錢,所以都只能玩一點窮開心的玩意兒:賭博到吃館子為止,逛窯子到吃‘鑲邊’的花酒或打一場合股份的牌為止”。有時也學唱戲,“同學中有歐陽予倩,后來成了中國戲劇界的名人。”這種墮落生活,經過一場風波之后,便告中止。事情是這樣的:1910年3月22日,這天雨夜,他們這班朋友,在一家“堂子”(妓院)里吃酒,胡適吃醉了,出門雇了輛人力車回家。行至半路,車夫趁胡適睡著便搶去財物,把他扔下拉著車跑了。那時已是夜里12點,胡適追趕不上,一個人在大街上行走,口中大罵“外國奴才”!巡捕過來干涉,他就打巡捕,結果兩人扭在一起,滾在泥濘的道路上,互相廝打。后來還是巡捕厲害,一吹哨子,叫住了一輛空馬車,七手八腳地把胡適強拉上車,帶到捕房,關了一宿兒。第二天經過審訊,罰款釋放。胡適第一次嘗到了鐵欄桿的滋味,心里非常痛苦,后來又得同鄉(xiāng)好友許怡蓀等人的勸告,更加感到后悔莫及!想到家中老母對自己的期望,自己卻如此荒唐,真有說不出的難過!他說:我沒有掉下一滴眼淚,但是我已經過了一次精神上的大轉機。當天就寫信辭去了華童公學的差事,覺得自己的行為玷辱了那個學校的名譽。
這年恰逢留美官費生招考。當時他二哥在東北奉天海城工作,路過北京,從京中來信動員他去報考,宣稱:6月京中舉行留學美國之考試,被取者留在京中肄業(yè)館預備半年或一年,即行送至美國留學。胡適接信后,認為這個機會甚好,不可錯過。他心想:“吾家家聲衰微極矣,振興之責,惟在兒輩。而現在時勢,科舉既停,上進之階惟有出洋留學一途。且此次如果被取,一切費用皆由國家出之。聞官費甚寬,每年可節(jié)省二三百金。則出洋一事,于學問即有益,于家用又可無憂,豈非一舉兩得乎?”經過一番思考,胡適決定赴京應試,但經濟是個大問題,使他感到進退兩難,有點灰心了。這時他的好友許怡蓀給他很多鼓勵,得到啟發(fā)和力量;而且又得到另一同鄉(xiāng)好友程干豐(樂亭)慷慨解囊,資助200元銀元的旅費,于是他下決心關門讀書,準備應考。他的老師王云五也積極慫恿他去報名,幫助他復習大代數、解析幾何。這使他非常感動,所以后來對王終身執(zhí)弟子禮甚恭。6月28日,與其二哥乘船赴京應試。在船上遇到安徽同鄉(xiāng)梅光迪,也是赴京應留美考試。二人在上海時,由于朋友介紹已經認識。沒想到在船上邂逅相遇,彼此皆有驚喜過望之感。梅氏回憶說:“由是議論漸暢,而交益以密。每浪靜月明,相與抵掌,扼腕竟夜,不少休止。令余頓忘海行之苦”云云??梢娝麄冮_始是多么親密,不料后來竟成為文學爭論上的對手。
胡適到北京后,他二哥返回東北,將他托給好友楊景蘇照顧,并請其指導學習。楊教胡適讀《十三經注疏》,介紹他到女師去住宿。胡適每天苦讀,雖然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還是有點膽怯,怕考不取丟人,因此報名時,不敢用原名胡洪骍 ,而臨時改用胡適這個名字,以防萬一。7月出榜,一天有人來告訴他發(fā)榜了!胡適這時住在西城女子師范學校(后來的女師大)校舍里,趕忙雇了一輛人力車坐上去東城史家胡同一個小學里看榜。因為路遠,等到那兒天已黑了。由于信心不足所以看榜時,他手拿車燈從榜尾倒著看上去,結果看完榜也沒有發(fā)現自己的名字。這時他感到很失望,再定睛一看,原來錯了,乃是一張“備取”人的名單,再看另一張“正取”的榜,還是倒著看。這次不多一會兒就看到“胡適”二個字。他高興極了,放下燈,仍坐原車回去。從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學美國的官費生起,他的名字就叫胡適了。
這次考試分兩場進行。第一場考國文和英文。國文試題為“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說”,胡適認為,題目太死,不易發(fā)揮,于是就利用在考前讀《十三經注疏》的知識,按自己的理解,作了一篇考證文章交上去。不料那位看卷子的先生也有點考據癖,甚為贊賞,大筆一揮,判了個100分。其他老師不同意說,作文哪有給一百分的道理,這位先生回道,100分還算少了呢,依我應該打120分才是。英文考60分。第一關就這樣過去了。第二場考得不太好,但有第一場的分數拉著,還湊合,他的平均分為59.7/40分。發(fā)榜時考在第55名,共取70名。同期錄取的還有趙元任,考在第二名,其他還有竺可楨、過憲先、周仁、胡達等人;梅光迪榜上無名,他是下一批赴美留學的。
胡適考取了,自然高興,但南下路費無著,在危難之際,又得其二哥朋友楊景蘇的資助,這才回到上海。因為這次留學生出國辦法有改變,不采取先在國內學習半年或一年的方式,而是直接送往美國學習,所以行前準備時間很短。為此胡適來不及回家探母、辭行,最后只得拜托親朋好友,多多關照,自己隨隊而行。這時他二哥在東北特地趕來送行,臨別之前,自然少不了一番親切地叮嚀和祝愿。其母在家得知他考取留美官費生也很高興,寫信告訴他,要認真學習,到美國后,宜勤寄家信,每月至少必須一次,每年必照兩張相片寄家,切勿疏懶。并稱“你此出洋,乃你昔年所愿望者,一旦如愿以償,余心中甚為欣幸,從此上進有階,將來可望出人頭地,但一切費用皆出自國家,則國家培植汝等,甚為深厚。汝當努力向學,以期將來回國為國家有用之材。庶上不負國家培植之恩,下以有慰合家期望之厚也?!?910年8月16日胡適跟隨集體由上海坐船出發(fā)赴美。從此結束了他在上海6年學習與工作的生活。這段時期,在他一生之中很重要;開始接受新思想,并用白話文來表達自己的見解,為后來的學習與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也可以說是他發(fā)展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