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抱怨更郁悶

抱怨的藝術 作者:(美)蓋伊·溫奇


現在,我們將抱怨視為一種沒有多少實際功能的社交手段,但是如果我們都能夠更有效地抱怨,我們就能從很多方面改善我們的生活。有效的抱怨能夠為我們帶來社區(qū)的重大變革,為我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改善婚姻關系,豐富人際交往。我們可能會出于對家人安全的關心而向市政當局抱怨在某個交通繁忙的路口缺少交通燈,而這會造福所有鄰里。如果我們向一個公司投訴一件商品的質量問題,令他們對此進行改良,那么其他的顧客也會從我們的行動中獲益。如果我們更嚴肅地對待我們的抱怨,令其更有效用,對我們個人和整個社會都會有好處。我們會在第八章中看到,一樁有效的投訴,甚至會給全國乃至全球的人民帶來益處。

不過,盡管擁有潛在的社會效益,我們的抱怨還是通常被視為社會上的麻煩事。事實上,它正面臨著嚴重的形象問題,成為人們眼中令人生厭的事物,可怕到近來的公眾演講已聚焦于如何顯著減少抱怨——最好能令它完全消失,當然這不太可能。近年來,社區(qū)和宗教領袖們已經開始倡導大家節(jié)制抱怨?!恫槐г沟氖澜纭芬粫淖髡咄枴U溫牧師就是主要倡導者之一。

鮑溫牧師堅信抱怨不僅影響個體,還會危及社會。2006年,鮑溫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發(fā)起了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這個任務比人們想象的困難得多。這位優(yōu)秀的牧師很快便發(fā)現,許多人都極大地低估了自己的抱怨量。為了幫助他的教會會眾,他給他們分發(fā)了紫手環(huán),讓他們戴在手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抱怨。當人們發(fā)現自己在抱怨時,就將手環(huán)換到另一只手上,然后重新開始計時。

牧師自己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才完成了那項連續(xù)二十一天不抱怨的任務,他相信自己成了一個更快樂的人。鮑溫深信,如果少點抱怨,那么世界也將會更快樂。他成立了一個機構,旨在號召世界上百分之一的人(約六千萬人)成為愛好紫色的不抱怨者。

在有人嘲笑他的雄心壯志之前,我必須聲明一點:鮑溫的網站自豪地報道說,已經有近六千萬條紫手環(huán)銷售或分發(fā)出去了,他的初步行動已經使得數百萬的潛在抱怨夭折,使這個世界擺脫了不可估量的負面情緒影響。

這樣的想法聽起來很棒。不過,盡管鮑溫認為我們抱怨得太多沒錯,但大多數心理學家可不會推崇他的解決辦法。不抱怨并不會讓我們更快樂,也不會讓我們身邊的人更快樂(不過針對習慣性抱怨者確實會如此)。記住,鮑溫可沒說不抱怨就可以避開導致我們抱怨的那些負面情感,如不滿、失望、挫敗,等等,他僅僅只是建議我們在遭遇它們時別把抱怨說出口。

但是,在遭遇負面情感時不去表達,而是藏起來,絕對不是令心理健康的好辦法(或者說不是令世界和平的好辦法)。

其實事實完全相反:壓抑情感的抒發(fā)并不可取??仆郀査够赋?,不滿的情緒的累積會使一些人更容易陷入抑郁。科瓦爾斯基認為,還有比抑郁更加重要的問題。她說:“那些抑制情感抒發(fā)的人也許會使自己變成D型人格。這種D型人格的特點就是壓抑情感,不表達?!?/p>

D型人格會極大提高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第三章我們會提到一個D型人格的案例,分析D型人格抱怨的風格以及與此相關的疾病)。

鮑溫的行為顯然是出于好意。而且在維護自身權利時,他是個非常有效的抱怨者。有數百萬人回應了他關于抱怨的抱怨,這就是證明。然而,我們的“抱怨文化”里根深蒂固的真正問題不是我們抱怨得太多,而是相當多的抱怨都是無用的,是沒有任何成果的。減少我們抱怨的最好方法不是停止抱怨,而是更有效地抱怨。如果我們的抱怨更有成效,那么引得我們惱怒和不滿的事物就更有可能改進,即使進展緩慢。最終,我們抱怨的理由也會越來越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