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產國際與立三路線(3)

李立三之謎 作者:李思慎


1929年2月8日,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寫給中共中央的指示信,就黨的策略和當前的主要任務作了明確指示:“告訴中國共產黨注意在革命低潮情況下,由于悲觀主義情緒和一部分黨員對革命前途喪失信心而產生的右傾危險?!敝厣辍霸诋斍扒闆r下,特別危險的是右傾?!币跋孟?,揭露國民黨的政策,動員勞動群眾去反對這個政策,發(fā)動群眾去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薄氨仨毷冀K記住一個實際的目的,即盡可能使黨和廣大勞動群眾做好準備,以便將來完成革命高潮中的任務,去進行奪取政權的武裝斗爭?!?/p>

以李立三為首的中共中央,盲目地接受了共產國際的指示信,跟著共產國際一起錯誤地估計了中國國內形勢和黨的任務。比如:

1929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共產國際2月8日要求反右傾的來信后,決定接受國際訓令,并由周恩來起草議案。5月15日,政治局會議討論并通過了周恩來起草的決議案《中央通告第三十七號》——中央對國際2月8日訓令的決議。決議一開頭就指出:“國際2月8日來信是指示中國黨應針對著現(xiàn)時情形怎樣正確地運用六次大會和國際大會的正確路線于一切工作上。中央政治局認為這一指示(除關于農民問題的指示還沒收到外)足以成為中國黨內目前主要的工作方針。”黨目前“所特別遇到的困難便是黨內右傾思想的發(fā)展。”訓令“足以端正黨內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法,加強黨的領導”。

1929年6月,中共六屆二中全會,根據共產國際的二月來信作出了政治決議案。決議案在對當時的政治形勢分析以后指出:“根據上述的政治形勢的分析和估量,證明(中共)六次大會與共產國際六次大會和(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最近的指示信所指出的,目前黨的路線是爭取廣大群眾以準備武裝暴動是完全正確的”?!包h應更堅決地繼續(xù)執(zhí)行這一爭取群眾以準備武裝暴動的總路線?!泵鞔_提出了“準備武裝暴動的路線。”

決議案進而明確提出了當前黨的任務是:1、加強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聯(lián)系到反對世界大戰(zhàn)與擁護蘇聯(lián);2、堅決領導反對豪紳買辦資產階級國民黨統(tǒng)治,發(fā)展一切群眾的斗爭;3、擴大反對軍閥戰(zhàn)爭的斗爭;4、加強領導擴大并深入土地革命的斗爭;5繼續(xù)反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堅決斗爭……9、領導游擊戰(zhàn)爭,擴大蘇維埃區(qū)域與建立紅軍;10、加強(軍閥中的)士兵運動的工作……15、加強黨員軍事化與群眾的武裝訓練組織。“黨的策略路線是要利用一切的可能來爭取公開的活動”。

(2)1929年6月,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給中共中央“關于農民問題的信”,重新強調指出:在中國農村存在著“掀起強大的農民運動新高潮”的長期因素,存在著發(fā)展農民的組織和使最廣大的農民群眾迅速革命化的長期因素,“這種前景現(xiàn)在已經展現(xiàn)出來了”。

為此,共產國際作出了一個極端反對富農的建議,強調既反對地主、又反對富農的剝削形式。建議“不必考慮富農,不必擔心富農會離開革命”。來信還規(guī)定了要發(fā)動反對富農的階級斗爭(即使富農也參加反賦稅、反軍閥的運動)。要求在分地主土地時,不分給富農土地。這不僅為限制而且消滅富農的政策開辟了道路,也為侵犯雇工的和想發(fā)家的中農的利益開辟了道路。

共產國際在建議中再次提出了反右傾的任務,指出:“在黨的面前,擺著這樣的任務,就是要在斗爭的本身過程中,準備和收集力量,去迎接最近將來的決戰(zhàn)。因此,黨就應當真正用革命精神去盡量發(fā)展成千上萬群眾的革命毅力和斗爭……在這種條件下,主要危險是右傾機會主義的傾向?!?/p>

中共中央接到共產國際對于農民問題的指示以后,政治局于9月1日經過詳細的討論,認為國際指示的總路線,是完全正確的。因此,通過了“接受國際農民問題的指示的決議”。決議接受共產國際的批評,承認“在過去策略上發(fā)生錯誤的問題,就是富農問題”,指出:“黨在農村中主要的任務是領導廣大農民群眾反軍閥地主豪紳的斗爭……以消滅一切封建的半封建的剝削,以摧毀鄉(xiāng)村中之封建基礎”;“應堅決地反對富農”,“因此,這一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內容,應當從雇農起到中農止”,“與富農爭奪領導權”;“黨在目前農民斗爭的策略,是動員廣大群眾,組織廣大群眾,領導他們的斗爭,以走向新的革命的高潮”;“提出群眾一切迫切要求的口號,反對捐稅,反對民團,反對高利貸、減租、抗租、借糧、分糧、改良待遇,增加工資,反對拉夫拉車,反對攤派軍餉等,來發(fā)動一切被剝削壓迫的群眾斗爭”。

(3)1929年7月1日,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關于國際形勢和共產國際任務的提綱中指出:“在目前這個時期,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危險是,共產黨有可能落后于群眾革命運動的發(fā)展速度(尾巴主義)。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全會號召共產國際各支部發(fā)動堅決的斗爭來反對這些落在后面的傾向,這些都是社會民主主義殘余的反映,因為除非把這些傾向克服,共產黨就不能完成作為工人運動中先鋒隊領導工人階級走向新戰(zhàn)場奪取新勝利的任務”。

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于1929年7月3日至19日,在莫斯科召開了第十次全會,通過了《關于國際形勢與共產國際的目前任務》的政治決議案,進一步強調了資本主義危機第三時期理論和全世界革命高潮的形勢,強調了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這對“立三路線”的形成起了推動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