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很多年輕女孩看來,嫁人之后孝敬公公婆婆,簡直是“迂腐不化”的思想。筆者曾問一個白領女性,如果結婚后要跟公公婆婆一起住,會怎么樣。她的回答是:“那太恐怖了!”還有女性提出這樣的擇偶標準:“有車有房,父母雙亡?!笨梢娫谠S多所謂“現代人”那里,自私和個人享樂主義的放縱,到了什么樣的地步!哪里還有一點點“溫柔敦厚”、“宜其家室”的味道呢?相反,我們看到的是許多人對“野蠻女友”的推崇,對舞臺上搔首弄姿的女明星的青睞,是對不顧家庭、不生孩子、或者生了孩子也無心教育的所謂“女強人”的熱捧。
片面地崇尚個人自由,是學習西方文化過程中對西方文化的誤讀。西方的主流文化,并不贊成沒有忌憚的個人自由,任何人都是要尊重別人的。更重要的是,西方的文化基礎是基督教,對上帝的敬畏和依歸多多少少在歐美人意識中還是存在。所以西方人的幸福,在相當大程度上還是可以通過宗教信仰來保證。一個人家庭遇到了困難,還可以在教堂里尋找安慰。但是,中國文化的基礎是建立在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文化上,中國人歷來崇尚的是“修身齊家治國”,但是現在許多的中國人,早已把“修身”當作了迂腐不化,所以“齊家”又如何談起,個人的幸福又從哪里得到保證呢?我們是因為丟失了自身的文化傳承,所以才在現代生活中找不到方向了。
筆者感覺到,越進入中國文化深處,越發(fā)會有“當代的中國人不是真正的中國人”的感嘆。王老師還說到,要找真正的中國人,要去日本,乃至去韓國。筆者迄今唯一一次踏上日本國土,是在東京成田機場轉機。就是在機場的這一次經歷,已經讓筆者生出很多感嘆,當時就發(fā)了感慨,寫了文章《在東京成田機場找到中國人丟失的“禮”》,這里摘錄片段。
在轉機的安檢處,一名女工作人員很禮貌地用英語詢問,行李里是否有液體物品,并提醒我把手提電腦拿出來。安檢完之后,一名負責安檢的男子不斷向我鞠躬,連說著“謝謝”。這種場景,只是曾經在電視里看到過。當這個個子比我高不少的男子,因為我配合了安檢而不斷向我鞠躬致謝的時候,我確實感受到了對方的一種謙恭和自己的被尊重。
離飛機起飛時間還有幾個小時,我于是在機場里閑逛。因為好奇,我隨時拍下我認為有意思的畫面。機場里有一些很有日本特色的小店,當然更讓我感覺有意義的是日本人的行為舉止。
在一個小店里,我舉起相機想要拍照,一個正在整理貨架的女售貨員以為我是要拍貨架上的物品,于是就放下整理物品的活,起身讓開。我問她是否能拍她工作的畫面,她微笑了一下,于是就又開始整理物品,配合我拍照。在另一些小店里,當我舉起相機拍一些店員工作的畫面時,他們也都很配合。
閑逛到一家書店里,負責收款的男店員的禮貌讓我印象深刻。一個顧客買了幾張明信片,走向收款臺。男店員微笑著鞠躬問好,交完錢之后,店員又對顧客鞠躬了好幾次,依舊是不斷地說“謝謝”。這名帶著亞洲面孔的顧客顯然不是日本人,對店員的禮貌,他顯得有些受寵若驚。
一個專賣日本商品的店里,兩名身著日本傳統(tǒng)服裝的年輕女子輕輕地整理著貨品,店里的氣氛有一種清雅的味道。很多店里的擺設,精致而靈巧,讓人感受到一種精致的用心,讓人很愿意久留。
說日本人的好處,在目前的中國,仍然是一件比較敏感的事,但是我還是想說一下自己的感受,最主要的原因是,從日本人身上,如果我們足夠虛心,能夠得到些什么。鞠躬、微笑、感謝的言語,體現的是禮貌和謙恭。在成田機場看到的一切,讓人感覺舒服。這種心情,與眾所周知的近代中日歷史無關。
我所見到的幾個普通日本人身上,有一種我們中國人曾經熟悉和用心踐行的東西:禮儀。這讓我觸動。這種觸動,也更因為日本人的這種禮儀,其根本是歷史上從中國文化學習得來的精神,一種用至誠之心待人接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