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學(xué)英語時的所有困惑,都發(fā)生在試圖用漢語去理解英語的時候,與漢語差別越大的地方,困惑就越大,以致最終無法理解,畏難而退。
我所希望做的,就是把漢語對英語的影響“尖出”(pointout),讓你在學(xué)英語的時候,把漢語的包袱卸下。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學(xué)英語其實異常簡單,你之前看英語之所以朦朦朧朧,是因為隔著漢語這堵墻,阻擋著你與英語的親密接觸。
Takeitasitis——它是你破解英語秘密的鑰匙。有了這個法寶,曲里拐彎的英語迷宮可能一下子變成了筆直的大路,荊棘叢生、舉步維艱的森林豁然開朗,一如萬有引力定律一出,世界從此變得有秩序了。當然,做起來可不容易啊!
小鴨子認媽媽
小鴨子破殼而出后,會把它看到的第一個移動的東西當成它的媽媽,終生不變。所以養(yǎng)鴨人帶著一群鴨子走時,其實是在欺騙它們的感情。
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在認英語單詞的時候,都是一只小鴨子,把自己第一次看到某個單詞時的中文釋義,當成它終身不變的意思。如果是這樣,你就有大麻煩了。
從前文所舉的例子當中,你都可以看到這種現(xiàn)象。如果你把“plane”認成“飛機”,法國梧桐“planetree”和平面幾何“geometryofplane”就會成為你記憶里的搗亂分子;你把一“腳”記成一“英尺”,無疑增加了你的記憶負擔(dān);“媒體”press和“壓”press明明就是同一個詞,你卻認不出來;有上百個釋義意思的“run”,你要是每個意思都當成一個詞來記,那一定會是一場噩夢。
英語和漢語不是一一對應(yīng)的,除了完全音譯或從字面翻譯過來的新詞(之所以強調(diào)“新詞”,是因為“新詞”傳到中國一段時間后,也會與原詞的意義產(chǎn)生差異),絕大多數(shù)英語詞只是在某一點上與其漢語釋義有交集而已,你卻硬把這一點當成英語詞的本義,豈不錯矣?但是對中國人來說,第一次看見的詞義印象如此之深,難以磨滅,以后再見到這個單詞,自然會用這個意思去套,自然會碰釘子。
從現(xiàn)在開始,每看到一個詞的時候,不妨去琢磨一下它的本義是什么,打開一本英漢詞典,看看一個有很多意思的單詞的本義到底是什么,它的所有不同意思之間到底有什么邏輯聯(lián)系。
這是一項有趣的工作,它可以立馬把你手頭的英漢詞典變成一項娛樂工具——腦筋急轉(zhuǎn)彎大全。你會發(fā)現(xiàn),原本以為毫無關(guān)系的兩個漢語詞在英語里其實是一家子;一個原本有許多含義、讓你記憶困難的英語單詞的所有意思在某一點上都可以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原本在空中亂飛的樹葉,其實都是老老實實地長在一棵樹上的,而你找到了這棵樹的根。它還會把這本詞典變成一本文化百科全書。你會知道,英國人生活里的這些東西和概念到底是怎么來的,無需復(fù)雜的解釋,一看字面你就明白了。
英語這座巨大的城堡是由一塊塊石頭壘成的,只有“本義”的石頭才能拼成這坐建筑。掌握了本義,你就能進退自如,左右逢源;拿引申義當詞義,你就會失去靈活運用它的可能。
那你可能要問了,英國的嬰兒和文盲不會查字典啊,他們是怎么發(fā)現(xiàn)一個詞的本義的呢?其實也不難,越貼近生活,越原始、自然、古老,使用頻率越高,越直觀、簡單、便宜的意義,就是本義。每個人的智商都有能力不靠詞典完成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