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人之“說話”及其影響(3)

魯迅談說部 作者:魯迅


貫中的四種小說,就是:一、《三國演義》;二、《水滸傳》;三、《隋唐志傳》;四、《北宋三遂平妖傳》?!侗彼稳炱窖齻鳌?,是記貝州王則借妖術作亂的事情,平他的有三個人,其名字皆有一“遂”字,所以稱“三遂平妖”?!端逄浦緜鳌?,是敘自隋禪位,以至唐明皇的事情。--這兩種書的構造和文章都不甚好,在社會上也不盛行;最盛行,而且最有勢力的,還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

一、《三國演義》

講三國的事情的,也并不自羅貫中起始,宋時里巷中說古話者,有“說三分”,就講的是三國故事。蘇東坡也說:  “王彭嘗云:‘途巷中小兒,……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笨梢娫诹_貫中以前,就有《三國演義》這一類的書了。因為三國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于作小說。而且三國時的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的材料。再有裴松之注《三國志》,甚為詳細,也足以引起人之注意三國的事情。

至羅貫中之《三國演義》是否出于創(chuàng)作,還是繼承,現在固不敢草草斷定;但明嘉靖時本題有“晉平陽侯陳壽史傳,明羅本編次”之說,則可見是直接以陳壽的《三國志》為藍本的。但是現在的《三國演義》卻已多經后人改易,不是本來面目了。若論其書之優(yōu)劣,則論者以為其缺點有三: 

(一)容易招人誤會。因為中間所敘的事情,有七分是實的,三分是虛的;惟其實多虛少,所以人們或不免并信虛者為真。如王漁洋是有名的詩人,也是學者,而他有一個詩的題目叫“落鳳坡吊龐士元”,這“落鳳坡”只有《三國演義》上有,別無根據,王漁洋卻被它鬧昏了。

(二)描寫過實。寫好的人,簡直一點壞處都沒有;而寫不好的人,又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其實這在事實上是不對的,因為一個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壞。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處;而劉備,關羽等,也不能說毫無可議,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觀方面寫去,往往成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

(三)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這就是說作者所表現的和作者所想像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寫曹操的奸,而結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寫孔明之智,而結果倒像狡猾。--然而究竟它有很好的地方,像寫關云長斬華雄一節(jié),真是有聲有色;寫華容道上放曹操一節(jié),則義勇之氣可掬,如見其人。后來做歷史小說的很多,如《開辟演義》,《東西漢演義》,《東西晉演義》,  《前后唐演義》,  《南北宋演義》,《清史演義》……但都沒有一種跟得住《三國演義》。所以人都喜歡看它;將來也仍舊能保持其相當價值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