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節(jié):敲開幸福之門(2)

人生成敗分水嶺:神奇的情智管理 作者:蔡炎龍


如是,我們或可這樣理解:

誠意、正心:意味著我們應該擁有健康的心靈、積極的心態(tài),這是一切事業(yè)的基礎。

修身、齊家: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強不息的進取心。

治國、平天下:在這個時代意味著我們在健康、幸福的基礎上,要積極地追求個人的成功,同時把個人的成功同時代、社會的發(fā)展結合起來。

一、走出諱疾忌醫(yī)的桎梏—— 正確的情緒管控態(tài)度

情緒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內在狀態(tài)或體驗及其外在表現(xiàn)。盡管作為學科的情緒心理學對此已有科學的認識、研究,但是,普通人對有關情緒的認識往往還是以“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方式存在著,甚至人類的某些情緒發(fā)作往往因此成為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潛規(guī)則。

為此,筆者經(jīng)過近30年專門收集、整理并研究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情緒案例,從心理學、營銷學、傳播學、管理學及組織行為學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各種情緒行為的本質、功能、動機、規(guī)則,將與情緒有關的奧秘以一種“信號釋放”的方式進行演繹,以便能讓大家從生活的角度充分明白情緒的“廬山真面目”。

不懂情緒,情緒往往隨心所欲;不知情緒管理,情緒將放縱不羈。

(一) 諱疾忌醫(yī)——對待情緒問題的態(tài)度

人們在情緒問題上通常的態(tài)度是——諱疾忌醫(yī)。

談到情緒問題,很多人就覺得沒面子,認為情緒教育其實就是被教訓、被貶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愿意承認自己的情緒控制有問題。

每當生活中有爭論發(fā)生的時候,人們總認為都是他人的無禮或不對,急于反駁,為自己辯解,試圖說服別人,爭得面紅耳赤,盛怒不休,無法自持??傊瑒e人的情緒有問題,甚至問題很嚴重,自己基本沒有什么情緒問題。

父母長輩常常以為情緒控制是對小孩的事,師長以為那是對學生的說教,領導以為情緒控制是對下層的告誡。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有問題。而那些自認為自己的情緒沒有問題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只停留在情緒控制的最低認知階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